缅忆母亲口头禅(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比如取暖,母亲因患胃寒和风湿长年离不了热炕,过去差不多中秋一过就要生炕炉,后来几年,她见家家都烧柴炕,20块钱费用足可支撑一冬,于是她就催我为她进行柴炕改造,只用很少的蜂窝煤做饭,一冬下来,大概可节约300多元。母亲就这样谨慎开销铜板、处置剩餐,斤斤计较根柴滴油、一米一粟,以至如今自己每遇在外应酬、坐在成百上千的大菜前时常汗颜和酒醉。
我们这个家庭过去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家小人多不占优势,中农成分不占优势,本分老实也不占优势,在如此环境下生存,需要一个坚韧信念作支撑——母亲相信运有轮回,总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记得1973年我高中毕业后托人在当时公社一个社办企业上了班,每月15元的工资使这个家庭的经济境况顿显生机。而“好景不长”的是76年企业裁人,百分之十的裁减名单中赫然有我,随之是家庭继续断却了“经济来源”,周围的“白眼”重又接踵而至,渐有眉目的“对象”也另趋旁鹜了……母亲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看得很开,她说: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天无绝人之路,路在自己脚下。”在母亲的鼓励下,我又去当了民办教师,后来考上大学,如今已是有吃有住、儿女双全、家境小康的国家干部了。母亲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之于我,有时是激励,有时是慰藉,有时更是信念——生活处于低谷要“忍”,对生活的获取要“韧”,成就了事业要“克”,唯“克”之深:大概是“十年河西”了,也许还会“十年河东”!
母亲没读过书,不懂得哲学家眼里那些麻烦的规律和范畴,但她知道什么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次回家母亲向我打听外面的新鲜事,我说最近市信访局的领导找我了解咱们村长的情况,有人联名写上访信,反映他工作粗暴、以家族势力横行乡里、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母亲听后不无条理地说,看人看事,不能光看人家的短处,也得看人家的长处。村长这人毛病是有,可这几年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也挺大:从山东引来了50多个蔬菜大棚,建起了皮毛染色厂,坑坑洼洼的街道修成硬面路,自来水也通到各家各户——办这些大事,没点道道不行,不吃喝破费不行,光怕得罪人也不行。
我们这个家庭过去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家小人多不占优势,中农成分不占优势,本分老实也不占优势,在如此环境下生存,需要一个坚韧信念作支撑——母亲相信运有轮回,总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记得1973年我高中毕业后托人在当时公社一个社办企业上了班,每月15元的工资使这个家庭的经济境况顿显生机。而“好景不长”的是76年企业裁人,百分之十的裁减名单中赫然有我,随之是家庭继续断却了“经济来源”,周围的“白眼”重又接踵而至,渐有眉目的“对象”也另趋旁鹜了……母亲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看得很开,她说: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天无绝人之路,路在自己脚下。”在母亲的鼓励下,我又去当了民办教师,后来考上大学,如今已是有吃有住、儿女双全、家境小康的国家干部了。母亲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之于我,有时是激励,有时是慰藉,有时更是信念——生活处于低谷要“忍”,对生活的获取要“韧”,成就了事业要“克”,唯“克”之深:大概是“十年河西”了,也许还会“十年河东”!
母亲没读过书,不懂得哲学家眼里那些麻烦的规律和范畴,但她知道什么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次回家母亲向我打听外面的新鲜事,我说最近市信访局的领导找我了解咱们村长的情况,有人联名写上访信,反映他工作粗暴、以家族势力横行乡里、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母亲听后不无条理地说,看人看事,不能光看人家的短处,也得看人家的长处。村长这人毛病是有,可这几年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也挺大:从山东引来了50多个蔬菜大棚,建起了皮毛染色厂,坑坑洼洼的街道修成硬面路,自来水也通到各家各户——办这些大事,没点道道不行,不吃喝破费不行,光怕得罪人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