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先找到同类,再成为自己(3)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这个故事其实并不陌生,我们从小读过的《丑小鸭》就是这样的故事。
美国的科学杂志《21世纪》刊载了一位名叫沃伦?哈马曼的人所写的论文,论文中曾经提到过,人类本身就是一个由不同频率组成的“宇宙”,当人与人之间达到发出相同频率的情况时,就会产生我们所谓的“共鸣”,这个时候,你就发现,原来这个人是你的同类,可以接纳,接受,接近的人。
我在高中有一个好兄弟叫围墙,我曾也不止一次在别的文章中提及过他。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在看的书他也恰好在看,我去商店买的某件衣服恰好他也会买,我们总是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做一些相同或者类似的事情,说起来很奇妙,但事实上就是这样,我曾向语文老师要求做课代表,他也要求了(当然最后选了我),我身边读书的男生太少了,但好在有他,在我的青春期里,围墙就是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我们因为同一本书而产生共鸣,进而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写作者,我相信和这段经历有直接关系。
我身边还有很多朋友和读者,因为自己的体型、性格、自我观念甚至性取向而担忧的个体,他们或许就像十几年前我身边那些有细小差别的同学,担心自己其实是一个另类的个体,世上仅存也不多,当然,也有这样的朋友,会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而感到骄傲,但毕竟是少数,可你需要知道是,这个世上,真的会有一个和你发着相同频率的人存在于世界的另一个角落。
电影的结尾,那些在青春混沌中不敢接受自己的人,会在某个机遇时刻遇到同类,最终与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相视一笑。
原本就为难的人生里,我们要相信,自己并不是一座孤岛,即使世间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也一定有一个和你经历相仿的人,不过只是时间的差池让你们先后经历着同样的事,所以,请不要觉得孤单。
有一天你会明白,你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支队伍乃至一个部落。
美国的科学杂志《21世纪》刊载了一位名叫沃伦?哈马曼的人所写的论文,论文中曾经提到过,人类本身就是一个由不同频率组成的“宇宙”,当人与人之间达到发出相同频率的情况时,就会产生我们所谓的“共鸣”,这个时候,你就发现,原来这个人是你的同类,可以接纳,接受,接近的人。
我在高中有一个好兄弟叫围墙,我曾也不止一次在别的文章中提及过他。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在看的书他也恰好在看,我去商店买的某件衣服恰好他也会买,我们总是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做一些相同或者类似的事情,说起来很奇妙,但事实上就是这样,我曾向语文老师要求做课代表,他也要求了(当然最后选了我),我身边读书的男生太少了,但好在有他,在我的青春期里,围墙就是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我们因为同一本书而产生共鸣,进而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写作者,我相信和这段经历有直接关系。
我身边还有很多朋友和读者,因为自己的体型、性格、自我观念甚至性取向而担忧的个体,他们或许就像十几年前我身边那些有细小差别的同学,担心自己其实是一个另类的个体,世上仅存也不多,当然,也有这样的朋友,会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而感到骄傲,但毕竟是少数,可你需要知道是,这个世上,真的会有一个和你发着相同频率的人存在于世界的另一个角落。
电影的结尾,那些在青春混沌中不敢接受自己的人,会在某个机遇时刻遇到同类,最终与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相视一笑。
原本就为难的人生里,我们要相信,自己并不是一座孤岛,即使世间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也一定有一个和你经历相仿的人,不过只是时间的差池让你们先后经历着同样的事,所以,请不要觉得孤单。
有一天你会明白,你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支队伍乃至一个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