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老房情结(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父亲说:“在他的一生中,我家的堂屋已经翻修了三次。”第一次是在父亲结婚后的第二年(1961年)春天,也是父亲学木匠手艺刚出道的时候。那年春节刚过,父亲在爷爷的安排下,开始张罗盖房子的事宜,从平地面到打地基,从赶市场到选木料,从起大梁到上房泥,整整三个月的忙碌,三间堂屋才终于落成。接下来,从垒土墙到装门窗,从修土炕到做家具,从搞粉刷到贴窗纸,父亲时断时续的又忙活了半年,到立冬的时候三间堂屋才全部收拾停当,并挑选了一个吉日,和母亲一同搬了进去,开始和爷爷分家过起了日子。
从父亲修建堂屋过程的描述中,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当时修建堂屋之艰难。虽说后来父亲木匠手艺日益长进,甚至成了我们那个地方比较有名的“掌尺”(老家人对手艺高的木匠的称谓),但当时父亲想通过自己不太成熟的手艺,修建堂屋也是有很大困难的,这一点也许只有父亲自己最清楚。父亲说:“我家的堂屋落成之后,装饰了当时最流行的‘小方格’的花窗,非常好看。”虽说,由于经济拮据的缘故,堂屋的椽子、檩子、大梁、柱子等没能使用上等的松木,木料的直径都比较小,但当时也算是比较好的了。显然,不难理解,父亲对自己经过一木一料亲自挑选,一丈一尺亲自比划,一砖一瓦亲手垒成的房屋,自然是最难以忘记的,因为这里面包含着父亲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因此感情也是最深厚的。
可惜,这三间堂屋在我哥哥结婚成家后的第二年(1988年)秋天就被拆掉了。原因很简单,据父亲说,是自己的一句气话造成的。当时,哥哥结婚以后,家里婆媳关系处理不好,经常闹矛盾,一次矛盾过后,父亲就说了一句气话,叫哥哥把三间堂屋拆了另起炉灶。于是,正值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哥哥就在那年秋天,叫来几个朋友把堂屋给拆了,拉到自己的新庄廓里,当成偏房盖了起来。这也是直到现在,父亲还和哥哥有着解不开的矛盾的根源所在。
第二次,修建堂屋的时候,是我参加工作的那年(1993年)秋天。当时是父亲手艺最娴熟,经验也是最丰富的时候,可谓是炉火纯青,随心所欲,父亲当时在本地木匠中的名声很大。可恰在父亲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母亲却被查出患了绝症。不愿放弃一丝希望的父亲,就卖口粮、卖牲口凑钱,和亲戚、朋友们借钱,送母亲到省内最好的医院进行治疗。一个多月下来,母亲的病一点也没见好转,但钱花了不少,从此父亲就有了欠账,再加上我当时在外地上学,开销不少,家境每况愈下。随着母亲的离世,家境更是萧条。母亲离世的第三个年头,父亲又在原址修建了三间堂屋。这次修建堂屋,还是由于家里经济拮据的缘故,父亲还是没能买上诚心如意的松木,父亲的好手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父亲也就半是松木,半是杨木,甚至还夹杂了不少柳木、榆木之类的,将就着将堂屋又盖了起来。
从父亲修建堂屋过程的描述中,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当时修建堂屋之艰难。虽说后来父亲木匠手艺日益长进,甚至成了我们那个地方比较有名的“掌尺”(老家人对手艺高的木匠的称谓),但当时父亲想通过自己不太成熟的手艺,修建堂屋也是有很大困难的,这一点也许只有父亲自己最清楚。父亲说:“我家的堂屋落成之后,装饰了当时最流行的‘小方格’的花窗,非常好看。”虽说,由于经济拮据的缘故,堂屋的椽子、檩子、大梁、柱子等没能使用上等的松木,木料的直径都比较小,但当时也算是比较好的了。显然,不难理解,父亲对自己经过一木一料亲自挑选,一丈一尺亲自比划,一砖一瓦亲手垒成的房屋,自然是最难以忘记的,因为这里面包含着父亲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因此感情也是最深厚的。
可惜,这三间堂屋在我哥哥结婚成家后的第二年(1988年)秋天就被拆掉了。原因很简单,据父亲说,是自己的一句气话造成的。当时,哥哥结婚以后,家里婆媳关系处理不好,经常闹矛盾,一次矛盾过后,父亲就说了一句气话,叫哥哥把三间堂屋拆了另起炉灶。于是,正值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哥哥就在那年秋天,叫来几个朋友把堂屋给拆了,拉到自己的新庄廓里,当成偏房盖了起来。这也是直到现在,父亲还和哥哥有着解不开的矛盾的根源所在。
第二次,修建堂屋的时候,是我参加工作的那年(1993年)秋天。当时是父亲手艺最娴熟,经验也是最丰富的时候,可谓是炉火纯青,随心所欲,父亲当时在本地木匠中的名声很大。可恰在父亲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母亲却被查出患了绝症。不愿放弃一丝希望的父亲,就卖口粮、卖牲口凑钱,和亲戚、朋友们借钱,送母亲到省内最好的医院进行治疗。一个多月下来,母亲的病一点也没见好转,但钱花了不少,从此父亲就有了欠账,再加上我当时在外地上学,开销不少,家境每况愈下。随着母亲的离世,家境更是萧条。母亲离世的第三个年头,父亲又在原址修建了三间堂屋。这次修建堂屋,还是由于家里经济拮据的缘故,父亲还是没能买上诚心如意的松木,父亲的好手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父亲也就半是松木,半是杨木,甚至还夹杂了不少柳木、榆木之类的,将就着将堂屋又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