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与败,何以定论?(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后来,楚庄王多次率兵亲征,一名不起眼的副将唐狡引起了楚庄王的注意,此人不仅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而且还从不接受犒赏,特别是攻打郑国那次,楚庄王不幸被困,按照当时的情形想要突围,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副将唐狡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救出了楚庄王。楚庄王非常开心,决定再次重赏唐狡。哪知,唐狡突然双漆跪下道:那次庆功会上对王妃不敬之人就是我,大王非但没有杀我,而且还重用我,我的命都是大王的,还有什么赏赐超过我的命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宽恕他人也是救赎自己;包容他人就是解脱自我。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就算楚庄王杀了唐狡也无可厚非,只不过故事的结局可能不一样。现实中,许多问题的处置方法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问题发生后,有些人可以理性的思考,而有些人则是情绪化处理,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最终导致不一样的结局!
秦末,楚汉相争。 项羽声名显赫,起兵之初身边便聚集众多能人异士,军事奇才韩信也是其中之一。但由于项羽刚愎自用,行事草莽武断,根本不听忠良谨言,以至于错失许多良机。由于楚军的领导核心基本都是项羽父亲的旧部,且与项羽都有着非同寻常的裙带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韩信常受到排挤打压、得不到重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韩信不仅才智出众更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受到如此待遇,怎能甘心呢,于是,待到时机成熟便投奔了刘邦,由此,也改写了历史······
公元206年10月,项羽收复六国失地,率兵直取秦国,交战中俘虏秦兵20余万,由于对秦王室的憎恨,以及担心楚军粮草缺乏,项羽不听忠良劝阻,下令残忍地诛杀了20余万手无寸铁的秦兵俘虏,后来就连投降的秦王子缨,及秦皇室所有成员也全部被项羽下令杀了,还烧了堪称人类建筑史上奇迹的阿房,如此暴行怎能征服秦国百姓?那20万秦兵亲属能不抵抗?而令人困惑的是“鸿门宴”上原本是灭刘邦的最佳机会,项羽竟然念及私情、碍于情面莫名其妙地放走了自己的敌人,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却杀了那么多······难怪后来韩信这样评价项羽:”项羽的确勇猛,也有仁义之心,不过,项羽只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项羽的行事准则导致了最终的失败,红花虽好须绿叶扶持,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成就一番大业,必须有一批精兵强将;今天你容得下他人,明日你可走遍天下,嫉妒与仇视是失败的引索,谦卑与大度是成功的桥梁。楚庄王与项羽都是楚国人,而发生在这二者身上的故事,却给了我们后人深刻的思考与不同的启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宽恕他人也是救赎自己;包容他人就是解脱自我。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就算楚庄王杀了唐狡也无可厚非,只不过故事的结局可能不一样。现实中,许多问题的处置方法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问题发生后,有些人可以理性的思考,而有些人则是情绪化处理,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最终导致不一样的结局!
秦末,楚汉相争。 项羽声名显赫,起兵之初身边便聚集众多能人异士,军事奇才韩信也是其中之一。但由于项羽刚愎自用,行事草莽武断,根本不听忠良谨言,以至于错失许多良机。由于楚军的领导核心基本都是项羽父亲的旧部,且与项羽都有着非同寻常的裙带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韩信常受到排挤打压、得不到重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韩信不仅才智出众更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受到如此待遇,怎能甘心呢,于是,待到时机成熟便投奔了刘邦,由此,也改写了历史······
公元206年10月,项羽收复六国失地,率兵直取秦国,交战中俘虏秦兵20余万,由于对秦王室的憎恨,以及担心楚军粮草缺乏,项羽不听忠良劝阻,下令残忍地诛杀了20余万手无寸铁的秦兵俘虏,后来就连投降的秦王子缨,及秦皇室所有成员也全部被项羽下令杀了,还烧了堪称人类建筑史上奇迹的阿房,如此暴行怎能征服秦国百姓?那20万秦兵亲属能不抵抗?而令人困惑的是“鸿门宴”上原本是灭刘邦的最佳机会,项羽竟然念及私情、碍于情面莫名其妙地放走了自己的敌人,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却杀了那么多······难怪后来韩信这样评价项羽:”项羽的确勇猛,也有仁义之心,不过,项羽只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项羽的行事准则导致了最终的失败,红花虽好须绿叶扶持,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成就一番大业,必须有一批精兵强将;今天你容得下他人,明日你可走遍天下,嫉妒与仇视是失败的引索,谦卑与大度是成功的桥梁。楚庄王与项羽都是楚国人,而发生在这二者身上的故事,却给了我们后人深刻的思考与不同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