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祭(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太原回来以后,母亲的病就好了。后来有了我,奶奶宝贝得不行,四五个月还不让外人看,谎称是丫头。堂爷还向奶奶邀功:“没有我你能抱 上这样的孙子?”奶奶不说话,只是一味干笑。一个人的生命,真的是赋予了亲人太多的厚望。
奶奶是坚强的,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沟沟坎坎,但从未见过他老人家流过一滴眼泪,因为她的眼泪已经流干了。 奶奶是中年守寡的。数九寒天,爷爷被日本人抓去应差,建炮楼。同村去的人都跑回来了,只有他舍不得那头大青驴,一直到干完才牵着驴回来。真是舍命不舍财。满身起了冻疮,当晚睡在热炕上,据老人们说火归了内,就一命呜呼了。当时,最大的大爷才十四五的样子,姑姑十二,父亲九岁,叔叔大概四五岁的样子。真是哭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在族人的帮助下,将一支铺柜锯了腿,于漫天大雪中,将爷爷淹埋了。那头用命换回来的大青驴,也于一个月黑风高夜,被强人偷走了。家里塌了天,一下子没了收入来源。姑姑被几斗高粱换到了天高皇帝远的长吉梁,给人做了童养媳。这也成了日后姑姑家孩子们责罚奶奶的罪状之一。唉,但凡有一点办法,谁肯把自己的骨肉贱卖了呀。
九岁的父亲,辗转中上庄,大小西,给人揽羊,一年挣几斗高粱。只有叔叔熬到了解放,才念了几年书。奶奶却未再嫁,硬是把这几个孩拉扯成人。后来,离婚后的大爷还得了肺结核,常年卧床,最后不堪忍受自杀了。奶奶真的是经历了,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悲痛,哪怕眼睛深得像茫茫的湖水,也枯干了。
母亲开怀后,就接二连三地生,自然无暇顾及我。我自小是在叔叔的胡琴声中,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能扒动饭碗,叔叔就给我编了一副箩筐,做了一条扁担。奶奶教我如何到井台挑水,如何挑筐担土。我每天中午放了学,都要到野外拾一挑粪,奶奶总是在村口引颈眺望。我还剜野菜养了几只兔子,挣出自己的几块钱学费。母亲做了饭,我总是头一碗端给奶奶。奶奶带着我走东家窜西家,教我仁恭礼法的。小时不懂,及至长大了才懂得这大概是儒家仁恭礼俭让之类的说法,想不到文盲奶奶竟用儒家学说来教育我。奶奶唯一一次打我,是因为,我与同伴往人家地主小老婆院里扔石头。
小老婆孤身一人住在一所石砌的小院子里,上头是自家曾经飞檐翘角三进三出的庄园,如今却被穷棒子分了。她住的这个院子,是曾经的羊圈,羊工住的石窑。这家财主,是三乡五里有名的医生,解放后逃走了,不知什么原因她留了下来。老太太已是满头白发,正直文革,一有运动,地富反坏右就被捆绑起来站在台上进行批斗,地主婆自然是少不了的。奶奶曾经带我进过这个院子,老太太生火起居都在里头,窑顶的石头熏得黝黑,四围贴了旧报纸,报纸上贴满了红色的剪纸,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炕上摆了一炕柜,中间抽屉里有针线萝,老太太就盘腿坐在炕上剪纸做针线。在当时,地主与贫农势如水火,不知奶奶为什么与地主婆这么好。
奶奶是坚强的,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沟沟坎坎,但从未见过他老人家流过一滴眼泪,因为她的眼泪已经流干了。 奶奶是中年守寡的。数九寒天,爷爷被日本人抓去应差,建炮楼。同村去的人都跑回来了,只有他舍不得那头大青驴,一直到干完才牵着驴回来。真是舍命不舍财。满身起了冻疮,当晚睡在热炕上,据老人们说火归了内,就一命呜呼了。当时,最大的大爷才十四五的样子,姑姑十二,父亲九岁,叔叔大概四五岁的样子。真是哭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在族人的帮助下,将一支铺柜锯了腿,于漫天大雪中,将爷爷淹埋了。那头用命换回来的大青驴,也于一个月黑风高夜,被强人偷走了。家里塌了天,一下子没了收入来源。姑姑被几斗高粱换到了天高皇帝远的长吉梁,给人做了童养媳。这也成了日后姑姑家孩子们责罚奶奶的罪状之一。唉,但凡有一点办法,谁肯把自己的骨肉贱卖了呀。
九岁的父亲,辗转中上庄,大小西,给人揽羊,一年挣几斗高粱。只有叔叔熬到了解放,才念了几年书。奶奶却未再嫁,硬是把这几个孩拉扯成人。后来,离婚后的大爷还得了肺结核,常年卧床,最后不堪忍受自杀了。奶奶真的是经历了,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悲痛,哪怕眼睛深得像茫茫的湖水,也枯干了。
母亲开怀后,就接二连三地生,自然无暇顾及我。我自小是在叔叔的胡琴声中,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能扒动饭碗,叔叔就给我编了一副箩筐,做了一条扁担。奶奶教我如何到井台挑水,如何挑筐担土。我每天中午放了学,都要到野外拾一挑粪,奶奶总是在村口引颈眺望。我还剜野菜养了几只兔子,挣出自己的几块钱学费。母亲做了饭,我总是头一碗端给奶奶。奶奶带着我走东家窜西家,教我仁恭礼法的。小时不懂,及至长大了才懂得这大概是儒家仁恭礼俭让之类的说法,想不到文盲奶奶竟用儒家学说来教育我。奶奶唯一一次打我,是因为,我与同伴往人家地主小老婆院里扔石头。
小老婆孤身一人住在一所石砌的小院子里,上头是自家曾经飞檐翘角三进三出的庄园,如今却被穷棒子分了。她住的这个院子,是曾经的羊圈,羊工住的石窑。这家财主,是三乡五里有名的医生,解放后逃走了,不知什么原因她留了下来。老太太已是满头白发,正直文革,一有运动,地富反坏右就被捆绑起来站在台上进行批斗,地主婆自然是少不了的。奶奶曾经带我进过这个院子,老太太生火起居都在里头,窑顶的石头熏得黝黑,四围贴了旧报纸,报纸上贴满了红色的剪纸,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炕上摆了一炕柜,中间抽屉里有针线萝,老太太就盘腿坐在炕上剪纸做针线。在当时,地主与贫农势如水火,不知奶奶为什么与地主婆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