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想读书的二姐(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记忆中,姐姐会踮着脚很吃力地用双手推、拉磨单,随着磨盘的转动时前时后。时间一长,太累了,姐姐会发脾气“罢工”。这时,如果是父亲“喂磨”,就会大声责骂;如果是母亲,则会让她们歇上片刻。一家九口,一日三餐的粮食就是这样“磨”出来的。到了冬天,还会磨山芋、做粉条,作为一项家庭副业贴补家用。那可是更累的活了,上千斤的山芋是要磨上几天才能完的。滤出淀粉后的山芋渣子,后来是做为猪饲料的,可在当年,我们家都是用它加少许玉米粉做饼吃了。就是这样的饭,在下雨天不干活时一天也只能吃上两顿。稍大一些,也就是十二、三岁的样子,姐姐便跟着父亲干活了。我有个在物资部门工作的舅舅,他给父亲找了一份运油的零活,从小尖运两桶大约三百公斤的柴油到陈家港可以得十元运费,十元钱在当时那可是相当于一个男劳力平时一个月的工分收入。因为途中有好几座拱桥,父亲一个人拉着板车过桥是很吃力的,于是二姐就帮着父亲去拉车了。
那可是近百里的路程啊,空手人徒步也得走七、八个小时,何况还拉着重车。当时的公路还是沙石路,每有汽车经过就会沙尘飞扬,想像父女俩一个尘面鬓霜、一个纤弱疲惫佝腰拉车的情景,我就会心酸落泪。后来二姐告诉我,行至一半路程时,她又饿又累实在是走不动了,父亲就把她抱到板车上而自己一个人拉车前行……这使我每读起白居易《卖炭翁》中“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时,总是别有一番兹味在心头。在父亲老牛一样的负重和姐姐稚嫩肩膀的支撑下,岁月的年轮艰难前行。我们兄弟三人都读完大学,这是父亲的骄傲,也是姐姐的骄傲。二姐会对我们说,“我当时也是很聪明的,当时哪怕是读到小学毕业也好啊”,没多读书真是二姐一生的遗憾!后来二姐随姐夫进城当了工人,从工厂退休后又自己开店做零售和批发,也算是“有钱人”了。在一次闲聊中,二姐对我说;

想读书的二姐


“小三舅,我还借过你钱呢,一直没谢谢你”。我很诧异,富有的二姐怎么会向我借过钱呢?原来二姐刚进城那几年,生活也很困难,四个孩子读书费用更使她发愁。有一年开学时,实在是筹不齐学费了,她只好回娘家借钱,妈妈也没钱借她,只给她一些粮食带回。当我从四十里外教书的学校回来听妈妈说起此事后,便立即骑车追上二姐,把身上仅有的三十元钱都给了她。其实,姐弟间之间这三十元钱何足挂齿,我知道使她念念不忘的还是她心中那要读书的情结。( 文章阅读网: )二姐走了,带着没能多读书的遗憾而去,如果你在那边见到父亲,请不要再埋怨他。那个年代也早已成为过去,但愿现在能读书的人多读书,读好书,莫负这富足安定的年代,莫负人生的美好时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