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手风琴的小姑娘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双休日的一个午后,午间打盹儿后半睡半醒之间,忽然,一支由手风琴弹奏出来的美妙乐曲挤过窗缝漫进我的耳膜:67|16|176|730|71|27|2217|6-……啊,啊!这是什么曲子,旋律如此熟悉,我的心灵一下子醒了。哦,对了,这是《喀秋莎》,一定是,对极了。“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就是这首前苏联爱情乐曲,不管是谁弹奏或歌唱得怎样生涩及至走调,我也能快速地分辨出它的旋律。我不太懂乐理知识,也不可能从演奏者表现细节包括音准、音色、节奏、演奏技术、技能状态、风格、音乐素养、作品表现力等若干方面做出慎密观察、准确的评判,老实说,我只能听着乐曲的旋律,意会出乐曲表现的意境的皮毛罢了。
但这首《喀秋莎》却不同,这是一首深深地刻印在我心底的乐曲,就像一丛野草,你用镰刀割去它的叶,用火烧去它的杆,但到了来年春风化雨,它依然从泥土中曝出芽,给点阳光它就疯长。因此,我可以说,从对面传过来的《喀秋莎》乐曲具备了形的美,但缺少神韵。我认为,一首乐曲表现的好坏跟表现者对这首乐曲产生背景的熟稔程度有很大关系,至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么这首《喀秋莎》是怎样创作、传唱开来以及为什么对我有如此磁力的呢?我们就简单回顾几个场景吧。《喀秋莎》又译为〈卡秋莎〉,本曲讲述一个叫“卡秋莎”的女孩思念、盼望在边防军服役的爱人早日归来的爱情歌曲。这歌声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这饱含着少女纯情的歌声,使得抱着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战壕里的战士,在煎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