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求 与 花 鸟 同 乐 ――对尹成花鸟画的另类解读(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相逢无客套,惟有说丹青。当尹成开诚布公地与我“衡文”的时候,我亦开诚布公地与他“衡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即便飘逸出几多茶香或酒香,我们的清醒与自信也未曾淡化。
在尹成的“宽斋”里,读他的新画,是我的一大快事。
捧着香茶,铺开画卷,花香鸟语遂借想象弥漫一室。
其大画,如《春姿终不污泥沙》、《花开时节》、《秋日出游图》等,多物华璀璨、气象浩然,有万花团簇、虫鸟自在之象;其小幅,如《露红烟紫不胜娇》、《古木春生》、《醉春》等,则多突显特写、别开生面,有花鸟通灵、幽香浮动之韵。总之,当画家一一打开他的新作时,即如打开一扇通往无名幽谷或有名园囿的门径——名花名草,每现新美;寻常鸟虫,皆有新姿;目随景迁,色与时化,信笔点染,皆成惊艳。
这时,我点头的时候居多,他摇头的时候居多。我点头,不是面谀,多数情况是从尹成的画作里发现了新的因子;他摇头,不是矜持,多数情况是对新构图、新笔法、新点染还不能满意:“画,是要拿给别人看的。一人作画,十、百、千人欣赏,其中的‘火眼金睛’能少吗?所以,画好了是‘献美’,画不好是‘献丑’啊!”
沉静下来,我理解并赞赏尹成对创作的“自我苛求”。天目开处,人妖现形;众口铄金,铅锡俱化。因而,愈是清醒的画者,愈会在推出新作品之前怀有恐惧之心。
心怀恐惧,复心怀向往,尹成痴痴于咫尺天地的鹰飞鱼跃、花开鸟翔。而他笔下的花与鸟,亦越发有生机,越发有灵韵,越发具有程式化的仿拟所永远达不到的高扬气象。问其志,则曰:“但求与花鸟同乐也!”
“与花鸟同乐”,这说法新鲜而富有人文色彩。
当年,孟子见梁惠王,曾经提出“与民同乐”的理想。那是儒家圣贤发之仁爱而对权力者的告诫。
“同乐”之说,谈何容易?
捕鸟者不能与鸟“同乐”,折花者不能与花“同乐”,固是明证;就一般人而言,谁又注意到花有花梦、鸟有鸟忧呢?尹成的奇绝,是他在于纸面上渲染花鸟之前的观察阶段,即力图打通人与花鸟的主客之界——观花则化身为花,观鸟则化身为鸟,涵泳其间,几乎忘却何者为花鸟、何者为我身。而当他真的进入创作时,便将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深层理解,一一以类乎“自叙”的表白,铺展为丹青之乐、丹青之舞。
在尹成的“宽斋”里,读他的新画,是我的一大快事。
捧着香茶,铺开画卷,花香鸟语遂借想象弥漫一室。
其大画,如《春姿终不污泥沙》、《花开时节》、《秋日出游图》等,多物华璀璨、气象浩然,有万花团簇、虫鸟自在之象;其小幅,如《露红烟紫不胜娇》、《古木春生》、《醉春》等,则多突显特写、别开生面,有花鸟通灵、幽香浮动之韵。总之,当画家一一打开他的新作时,即如打开一扇通往无名幽谷或有名园囿的门径——名花名草,每现新美;寻常鸟虫,皆有新姿;目随景迁,色与时化,信笔点染,皆成惊艳。
这时,我点头的时候居多,他摇头的时候居多。我点头,不是面谀,多数情况是从尹成的画作里发现了新的因子;他摇头,不是矜持,多数情况是对新构图、新笔法、新点染还不能满意:“画,是要拿给别人看的。一人作画,十、百、千人欣赏,其中的‘火眼金睛’能少吗?所以,画好了是‘献美’,画不好是‘献丑’啊!”
沉静下来,我理解并赞赏尹成对创作的“自我苛求”。天目开处,人妖现形;众口铄金,铅锡俱化。因而,愈是清醒的画者,愈会在推出新作品之前怀有恐惧之心。
心怀恐惧,复心怀向往,尹成痴痴于咫尺天地的鹰飞鱼跃、花开鸟翔。而他笔下的花与鸟,亦越发有生机,越发有灵韵,越发具有程式化的仿拟所永远达不到的高扬气象。问其志,则曰:“但求与花鸟同乐也!”
“与花鸟同乐”,这说法新鲜而富有人文色彩。
当年,孟子见梁惠王,曾经提出“与民同乐”的理想。那是儒家圣贤发之仁爱而对权力者的告诫。
“同乐”之说,谈何容易?
捕鸟者不能与鸟“同乐”,折花者不能与花“同乐”,固是明证;就一般人而言,谁又注意到花有花梦、鸟有鸟忧呢?尹成的奇绝,是他在于纸面上渲染花鸟之前的观察阶段,即力图打通人与花鸟的主客之界——观花则化身为花,观鸟则化身为鸟,涵泳其间,几乎忘却何者为花鸟、何者为我身。而当他真的进入创作时,便将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深层理解,一一以类乎“自叙”的表白,铺展为丹青之乐、丹青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