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苍凉不知处(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亲临其境,我恍惚地闭上心灵中的眼睛,思潮汹涌,自己当年入学的情境像一幕幕陈旧过时的电影,回放在记忆迷离的脑海里,虽色彩灰暗,风尘暝迷,却犹如一柱点燃的香,轻烟袅袅,余音绕梁,虽每每伸手抓空,却早已泪流满面……
那一年,文革的风暴正席卷了古老的华夏大地,在这混乱颠倒、是非难分的年度,我似乎鬼使神差地撞开了小学的大门。那时,我一心渴望离开幼儿园,尽快入学,可惜由于文革中全国性的大串联和武斗活动,大多数学校都“罢课闹革命”,所以我们的入学日期一拖再拖。现在,我们附近的一座小学开始“复课闹革命”了,我终于可以上学喽!
入学的第一天,爷爷和妈妈吃完早饭后都急急匆匆地赶到自己的单位参加“早请罪”和“监督劳动”,奶奶也急着到居委会去“早请示”,爸爸正在四川“支内”,家里的大人们都无暇顾及我们这些小孩的琐事。不过,我的心情还是那么兴奋和快乐,一大早背着绿色的“军用包”(当时时髦的书包),和弄堂里同龄的小孩们一起走向学校。
学校的入口在一条弄堂里,两边的墙上都贴满了各种颜色的标语口号,因为谁都不敢撕去别人以前贴上的标语,所以“后来人”只能将新标语贴在旧标语上,一层加一层,越加越厚。下过一场雨后,那些用毛笔写在标语上的口号就很难认清了。学校操场的墙上也贴着好多各种颜色的新旧标语口号。那些新帖的标语上还能清楚地看到:“打倒张XX”、“打倒刘XX”等等,我发现那些“X”都是用红色毛笔打在黑色的大字上。
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新生, 一位穿着绿色军装、带着红袖章的中年妇女手拿一本名册大声地呼喊:“各位新同学,我代表华三小学革命造反派司令部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她按照手上的花名册依次朗读新学生的名字以及所属班级。急急巴巴地读了几个名字后,她突然停顿下来:“陆……”,好像不认识字,急忙问旁边的一个老师,一边问一边又继续朗读,显得十分费劲。看到这么多小孩都眼巴巴地等着她宣读,她也没有办法,索性将名册交给旁边的那个女老师……我听到一个新学生轻声地向他旁边的小孩释:“这个女人是我们家的邻居,从农村来,高小还没有毕业。以前是学校的清洁工,现在是造反派司令。她旁边的女老师是原来的校长,现在正在停职检查,接受批判……”。突然,她读到了我的名字:我被分到一班!……
我们忙着走上一楼去找一班的教室。其实这是一座普通民房的楼梯,才两米多宽,楼梯上也没有灯,有点黑蒙蒙的,平时两个人平行走还算可以,三个小孩平行走就显得有些挤了。现在来了这么一大群小孩,光新入学的一年级两班就有差不多八十个学生,还有其他年级的学生,大家都急着要上楼梯走向自己的教室,有点人山人海的感觉。一路上,楼梯间学生们都唧唧喳喳地跟自己认识的小孩说话,那气氛十分热闹,跟自由市场差不多。
那一年,文革的风暴正席卷了古老的华夏大地,在这混乱颠倒、是非难分的年度,我似乎鬼使神差地撞开了小学的大门。那时,我一心渴望离开幼儿园,尽快入学,可惜由于文革中全国性的大串联和武斗活动,大多数学校都“罢课闹革命”,所以我们的入学日期一拖再拖。现在,我们附近的一座小学开始“复课闹革命”了,我终于可以上学喽!
入学的第一天,爷爷和妈妈吃完早饭后都急急匆匆地赶到自己的单位参加“早请罪”和“监督劳动”,奶奶也急着到居委会去“早请示”,爸爸正在四川“支内”,家里的大人们都无暇顾及我们这些小孩的琐事。不过,我的心情还是那么兴奋和快乐,一大早背着绿色的“军用包”(当时时髦的书包),和弄堂里同龄的小孩们一起走向学校。
学校的入口在一条弄堂里,两边的墙上都贴满了各种颜色的标语口号,因为谁都不敢撕去别人以前贴上的标语,所以“后来人”只能将新标语贴在旧标语上,一层加一层,越加越厚。下过一场雨后,那些用毛笔写在标语上的口号就很难认清了。学校操场的墙上也贴着好多各种颜色的新旧标语口号。那些新帖的标语上还能清楚地看到:“打倒张XX”、“打倒刘XX”等等,我发现那些“X”都是用红色毛笔打在黑色的大字上。
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新生, 一位穿着绿色军装、带着红袖章的中年妇女手拿一本名册大声地呼喊:“各位新同学,我代表华三小学革命造反派司令部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她按照手上的花名册依次朗读新学生的名字以及所属班级。急急巴巴地读了几个名字后,她突然停顿下来:“陆……”,好像不认识字,急忙问旁边的一个老师,一边问一边又继续朗读,显得十分费劲。看到这么多小孩都眼巴巴地等着她宣读,她也没有办法,索性将名册交给旁边的那个女老师……我听到一个新学生轻声地向他旁边的小孩释:“这个女人是我们家的邻居,从农村来,高小还没有毕业。以前是学校的清洁工,现在是造反派司令。她旁边的女老师是原来的校长,现在正在停职检查,接受批判……”。突然,她读到了我的名字:我被分到一班!……
我们忙着走上一楼去找一班的教室。其实这是一座普通民房的楼梯,才两米多宽,楼梯上也没有灯,有点黑蒙蒙的,平时两个人平行走还算可以,三个小孩平行走就显得有些挤了。现在来了这么一大群小孩,光新入学的一年级两班就有差不多八十个学生,还有其他年级的学生,大家都急着要上楼梯走向自己的教室,有点人山人海的感觉。一路上,楼梯间学生们都唧唧喳喳地跟自己认识的小孩说话,那气氛十分热闹,跟自由市场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