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年代(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当时不知道肺结核病人会传染,只知道他在报纸上经常投稿并发表,赣南日报社要聘请他当编辑、记者;他的天真和尊严,被某干部不紧不慢的一句话重重地碾碎,因为他是地主成分,以致三、四十岁已是风烛残年。他在不住地咳嗽声中帮我修改了作文,将题目改成《红心巧手绘新图》,并写了些劳动的场面。我由此感受到“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语言气势,我想不能老用“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句子,应该把场面和人物写得生动,感觉是件爽快的事。在那两年里,我生活的矿山经常办看守所式的“学习班”,经常处在硝烟弥漫之中。学校里也贴大字报,赞扬张铁生、黄帅等闯将,批判所谓修教路线回潮。
现在想来,当时上初中不是紧张的事,没有起早贪黑,没有大考小考,有的女生上副课时还编织手工艺品,也有学生打架让老师烦心的事。学校曾在一个时期每周借阅图书,我在那时养成了坚持至今的做摘记习惯。李老师组织红卫兵周日捉过棉蛉虫,每个人准备一个自制的小布口袋。如冬天为军烈属上山打柴、到矿里一个车间去勤工俭学、举办爬山比赛等,我们分享了红卫兵的无比光荣和莫大喜悦。难忘那个冬天,老师告诉红卫兵并让转达,说周总理去世,“同学们这几天不要大声喧哗”。有几个同学次日还戴上了黑纱,想必是父母的教导。老师在课下也与学生们在一起,在那个闭塞的年代,我们尽可能的沉默。不经意地证明了新的一代正在走向成熟,虽然我们不知道上边激烈的斗争和如何悼念的限制。当毛主席逝世,老师指导我们连夜制做小白花,次日全体师生在矿里临时搭建的悼念会场,那时的眼泪和哭声是没有造作的。
我唯一感到不安的,是明知道冯德英写的《苦菜花》被学校宣布打入禁书之列,依旧摘抄并隐匿不报,那是我读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我参加工作以后,读过不少关于“文革”、“红卫兵”的书刊。我上两届的同学,作为当年的红卫兵,享受天马行空的免费串联,去了井冈山、还到过北京,聆听过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讲话。而我们在一个人性扭曲成为司空见惯的年代,并不知道外面群魔乱舞。往事如烟,我没有自豪,我可以坦然面对:我当过红卫兵!我们这些孩子不是生来立场坚定,而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老师,在特定的年代利用特定的方式,没有让我们偏离接受教育的主航道。
李老师后来也被调到安远县,在县委担任办公室主任的工作,写了好多格律诗,我在参编的选集中用过几十首。2006年5月,我在《江西教育》发表《我的语文老师》,写得最多的就是李老师。回首红卫兵的经历,我想真诚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现在想来,当时上初中不是紧张的事,没有起早贪黑,没有大考小考,有的女生上副课时还编织手工艺品,也有学生打架让老师烦心的事。学校曾在一个时期每周借阅图书,我在那时养成了坚持至今的做摘记习惯。李老师组织红卫兵周日捉过棉蛉虫,每个人准备一个自制的小布口袋。如冬天为军烈属上山打柴、到矿里一个车间去勤工俭学、举办爬山比赛等,我们分享了红卫兵的无比光荣和莫大喜悦。难忘那个冬天,老师告诉红卫兵并让转达,说周总理去世,“同学们这几天不要大声喧哗”。有几个同学次日还戴上了黑纱,想必是父母的教导。老师在课下也与学生们在一起,在那个闭塞的年代,我们尽可能的沉默。不经意地证明了新的一代正在走向成熟,虽然我们不知道上边激烈的斗争和如何悼念的限制。当毛主席逝世,老师指导我们连夜制做小白花,次日全体师生在矿里临时搭建的悼念会场,那时的眼泪和哭声是没有造作的。
我唯一感到不安的,是明知道冯德英写的《苦菜花》被学校宣布打入禁书之列,依旧摘抄并隐匿不报,那是我读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我参加工作以后,读过不少关于“文革”、“红卫兵”的书刊。我上两届的同学,作为当年的红卫兵,享受天马行空的免费串联,去了井冈山、还到过北京,聆听过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讲话。而我们在一个人性扭曲成为司空见惯的年代,并不知道外面群魔乱舞。往事如烟,我没有自豪,我可以坦然面对:我当过红卫兵!我们这些孩子不是生来立场坚定,而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老师,在特定的年代利用特定的方式,没有让我们偏离接受教育的主航道。
李老师后来也被调到安远县,在县委担任办公室主任的工作,写了好多格律诗,我在参编的选集中用过几十首。2006年5月,我在《江西教育》发表《我的语文老师》,写得最多的就是李老师。回首红卫兵的经历,我想真诚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