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舌尖上的唐朝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张衡( 推荐阅读:短文摘抄,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是朝廷的四品官员。有一天,张大人退朝回来,经过长安的商业区,路旁饼店一批蒸饼刚出炉,"路旁见蒸饼新熟",馋得实在不行,心中在做着天人之争:不行,我是国家干部,跟这些个小商小贩交易,岂不是失了国家的体统?
最后,舌尖的欲望战胜国家的约束,他下马买了几个香喷喷的蒸饼,美滋滋地骑在马上啃起来,"遂市其一,马上食之"。殊不知,张大人的政治前途就止于这几个包子馒头了。他好歹是个公众人物,朝廷大员在大街上买蒸饼吃的事情传开来了。专门负责纠风的御史在武则天面前奏了他一本,认为张衡路边买蒸饼吃的行为有违官员行为准则,损害了朝廷高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武则天也觉得挺丢脸,马上批示:"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彻底丧失政治前途。
马鞍垫能做成美食
令人拍案称奇的是,除了专业的厨师,在唐朝的行政界和军界都有一批善于烹饪的大师级人物。
在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个将军认为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吃的。他自己开饭馆膳堂,什么都可以用来做菜。烹饪原料多元化的程度,足以让人瞠目:居然能将马鞍下面的旧垫子,还有用过的箭壶,修理一番,加工一番,放到厨房里倒腾一番居然成了美食,还挺可口的,"修理食之,其味甚佳"。据说马鞍垫子在那时叫"障泥",还有箭壶,都是熊皮和鹿皮做的,想必比明胶安全。

舌尖上的唐朝_历史故事


《北梦琐言》记载,在唐朝灭亡后不久的四川,有个叫赵雄武的官员,是清官美食家,尤其善于做大饼。他造的大饼,每一张需要三斗面粉做料,不知道是不是膨化的效果,饼出来后有几间房那么大,"大于数间屋"。个头大,味道如何呢?据说皇宫里头举行宴会,豪宅大院举办宴席,都要买他做的饼,比房间还大的汉堡包堆在宴会上,宾客们剖分而食,赞不绝口。
皇帝强人所难赐吃乳酪,
吃坏爱卿肚子
有些皇帝比较重口味,例如唐宣宗喜欢吃游牧部落的乳酪饼,美其名曰:"银饼"。当时的翰林学士韦澳很受他的待见。
有一年,唐宣宗在太液池避暑,忽然想起要关照这位亲信,于是把韦大人和另一位学士孙宏叫过来,赐给两位干部吃乳酪饼,他以为自己重口味,人家也是重口味。
韦大人本来就厌烦这油腻的东西,可如今皇恩浩荡不得不吃,结果肠胃受不了这重口味食品,而且当时太液池皇家疗养中心用的不知是什么"空调",大暑天却"寒气逼人",肥腻食物加上冻人的温度,两位大学士腹泻好几天,真是圣恩消受不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