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孩子多了也是愁_历史故事(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胤礽为什么会被废?除了那句不该说的,还因为胤礽做太子的时间太长,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对康熙的权力形成了威胁。所以,当大家几乎一致推举胤禩为新太子时,他心胸狭隘的老爸不但没有为儿子出众的能力感到骄傲,反而在估量胤禩这小子暗中下了多少工夫笼络了大臣。
康熙想来想去,最终作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在康熙心里,他并不认为群臣举荐是皇八子个人能力的体现,反而认为这是在太子被废之后,胤禩收买了人心的结果。重立太子,不过是康熙的权宜之计,果然过了没几年,康熙又把太子给废了。
康熙再度废太子是康熙五十一年,已经年近六十,确立皇权继承人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康熙一再向大臣表示,会选一个能让大家心悦诚服的新太子。但是,康熙这次可能太过谨慎了,一直到十年后去世,都没有来得及立下太子。
康熙六十一年秋天,康熙皇帝在南苑打猎时突患感冒,回畅春园养病,谁知一病不起,突然去世。最终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莫名其妙地当上了皇帝。按照雍正的说法,康熙是有遗诏的,但是这遗诏却很可疑。因为康熙去世时,身边有七个皇子以及隆科多(康熙皇后胞弟,官居九门提督,相当于今儿北京卫戍区的司令,当时畅春园在他的掌控之下)在,去世后,正当大家乱成一团的时候,隆科多站了出来,说皇帝有遗诏,命皇四子继承大统。至于遗诏在哪里,隆科多说,这是口诏。
这个传说中口诏到底有没有,只有隆科多和死去的康熙知道。雍正帝继承皇位之始,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雍正解决起自家兄弟来也绝不手软,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除了境遇比较好的十三弟胤祥、十六弟胤禄和十七弟胤礼。其他兄弟不是被雍正判了死刑,就是终身监禁。
所以说,给儿子安排工作,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个大难题。为了继承大统,儿子们会拼个你死我活,有人获胜,其余的儿子就会面临遭殃。至于将政权交付他人,则更要冒着大权旁落的危险。
生个儿子当藏獒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如果皇帝体弱短寿,子嗣少,往往被视为江山社稷之不幸,然而,皇子多了,皇帝往往也犯愁,不仅儿子们之间一山不容N虎,搞不好连老爹他们都容不下。太子立得太晚,儿子们容易从小较劲,争权夺利,兄弟不和;立得太早,则容易有太多人攀附太子,结党营私,甚至威胁自己的地位。更不幸的是,此事不仅自己要犯愁,好不容易终于选出一个继承皇位,这种愁闷往往要顺带送给这位“幸运儿”。
那么,既然这么“愁苦”,为何还要拼命超生?
第一,老婆太多,不懂避孕。不解释。
第二,皇家弱肉强食,竞争太过激烈,太子经常死于非命,多生儿子做后备军。这点似乎也很容易理解,太子们有自己身体弱死去的,比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为人忠厚,深得朱元璋喜爱,重点培养了很多年,却一病不起撒手人寰;有在储位之争中死于非命的,比如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被弟弟李世民在宣武门杀死。总之,为了预防各种各样的不幸,还是多生几个的好。
康熙想来想去,最终作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在康熙心里,他并不认为群臣举荐是皇八子个人能力的体现,反而认为这是在太子被废之后,胤禩收买了人心的结果。重立太子,不过是康熙的权宜之计,果然过了没几年,康熙又把太子给废了。
康熙再度废太子是康熙五十一年,已经年近六十,确立皇权继承人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康熙一再向大臣表示,会选一个能让大家心悦诚服的新太子。但是,康熙这次可能太过谨慎了,一直到十年后去世,都没有来得及立下太子。
康熙六十一年秋天,康熙皇帝在南苑打猎时突患感冒,回畅春园养病,谁知一病不起,突然去世。最终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莫名其妙地当上了皇帝。按照雍正的说法,康熙是有遗诏的,但是这遗诏却很可疑。因为康熙去世时,身边有七个皇子以及隆科多(康熙皇后胞弟,官居九门提督,相当于今儿北京卫戍区的司令,当时畅春园在他的掌控之下)在,去世后,正当大家乱成一团的时候,隆科多站了出来,说皇帝有遗诏,命皇四子继承大统。至于遗诏在哪里,隆科多说,这是口诏。
这个传说中口诏到底有没有,只有隆科多和死去的康熙知道。雍正帝继承皇位之始,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雍正解决起自家兄弟来也绝不手软,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除了境遇比较好的十三弟胤祥、十六弟胤禄和十七弟胤礼。其他兄弟不是被雍正判了死刑,就是终身监禁。
所以说,给儿子安排工作,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个大难题。为了继承大统,儿子们会拼个你死我活,有人获胜,其余的儿子就会面临遭殃。至于将政权交付他人,则更要冒着大权旁落的危险。
生个儿子当藏獒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如果皇帝体弱短寿,子嗣少,往往被视为江山社稷之不幸,然而,皇子多了,皇帝往往也犯愁,不仅儿子们之间一山不容N虎,搞不好连老爹他们都容不下。太子立得太晚,儿子们容易从小较劲,争权夺利,兄弟不和;立得太早,则容易有太多人攀附太子,结党营私,甚至威胁自己的地位。更不幸的是,此事不仅自己要犯愁,好不容易终于选出一个继承皇位,这种愁闷往往要顺带送给这位“幸运儿”。
那么,既然这么“愁苦”,为何还要拼命超生?
第一,老婆太多,不懂避孕。不解释。
第二,皇家弱肉强食,竞争太过激烈,太子经常死于非命,多生儿子做后备军。这点似乎也很容易理解,太子们有自己身体弱死去的,比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为人忠厚,深得朱元璋喜爱,重点培养了很多年,却一病不起撒手人寰;有在储位之争中死于非命的,比如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被弟弟李世民在宣武门杀死。总之,为了预防各种各样的不幸,还是多生几个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