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孩子多了也是愁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再往前,历史上最风流浪漫的唐玄宗李隆基,有30个儿子、29个女儿。李隆基的突出之处在于,虽然儿子数量在历代皇帝中不是最多的,但他却可以做到杀儿子不眨眼,杨玉环成为寿王妃的两年之后,唐玄宗为了家长里短儿的事,一天里就杀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个亲儿子。
李隆基的爷爷李世民也有14个儿子,21个公主;陈朝第四位皇帝陈宣帝陈顼光儿子就有42位;宋徽宗有儿女65位,其中31个是皇子。
所以,以现代的眼光看,每个皇帝都有一支超生禁卫军,不过,与超生游击队不同,皇帝狂生孩子不仅合理合法,而且事实上这也是当皇帝的重要任务之一。反正不存在养不起的问题。儿子多,是皇帝成功的一面,如果皇帝体弱短寿,子嗣少,往往被视为江山社稷不幸。
给孩子安排工作
儿子多了就高枕无忧吗?当然不是,皇帝养了这么多儿子,但是往往在给孩子安排工作方面犯难。给每个儿子都有份儿,那么往往造成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只管太子,就造成皇子为了当太子打打杀杀;借助外戚和太监来监督儿子?只会造成宦官专权和外戚把政。
其中尤为明显的,就是儿子多了储位之争会异常残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宝座一坐就是61年,创了中国历史的空前纪录。前面提到了,康熙帝,亦是一个生育能力很强的父亲,他一共有55个子女,其中35个儿子、20个女儿。在他去世之前,其成年皇子已有十几个,至于太子更是已经四十多岁。众皇子眼巴巴地看着皇位而不可得,多年来各自沦为最危险的阴谋家。最终,老四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后来的清世宗雍正“脱颖而出”,成为一场混战的大赢家。
身前难管身后事,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因为儿子太多。其实康熙很早就把皇权继承人给确定下来了,老大不是嫡生的,太子定了当时只有1岁的老二胤礽。康熙当时的意图很明确,早早定了,可以避免斗争稳定政权。但是,几十年过去了,康熙依然健在,依然执政。这让当了四十年太子的胤礽心里着急,胤礽说起来真的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主儿,竟然发出“岂有四十年的太子”的怨言,并传到了老爹的耳朵里。
康熙还能信任这个嫌自己死得慢的儿子吗?于是说太子的行为鬼鬼祟祟,自己经常发觉太子晚上在帐篷外偷窥他,这让康熙产生不安全感,认为他有大逆不道行为。最终,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下令废太子。
废太子之后,早就对太子积怨很深的老大胤禔非常兴奋。见老爸康熙把太子的行为说得如此严重,就跑去落井下石,他给康熙建议,老二如此大逆不道,应该把他杀了,并表白,自己愿意为父亲动手处理此事。这番话说得很愚蠢。对康熙来说,废太子已是大事,若再杀掉儿子,岂不与暴君无异?同时,这话只会让康熙警觉胤禔的目的。果然康熙勃然大怒,将胤禔关了起来。
但太子的位置不能一直空着,康熙召集群臣让大家推举。出乎康熙意料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推举皇八子胤禩,认为他足智多谋,才干超群,而且他人缘好,不但与满族大臣关系好,与汉族大臣关系也挺好。可是,这点却戳痛了康熙。
李隆基的爷爷李世民也有14个儿子,21个公主;陈朝第四位皇帝陈宣帝陈顼光儿子就有42位;宋徽宗有儿女65位,其中31个是皇子。
所以,以现代的眼光看,每个皇帝都有一支超生禁卫军,不过,与超生游击队不同,皇帝狂生孩子不仅合理合法,而且事实上这也是当皇帝的重要任务之一。反正不存在养不起的问题。儿子多,是皇帝成功的一面,如果皇帝体弱短寿,子嗣少,往往被视为江山社稷不幸。
给孩子安排工作
儿子多了就高枕无忧吗?当然不是,皇帝养了这么多儿子,但是往往在给孩子安排工作方面犯难。给每个儿子都有份儿,那么往往造成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只管太子,就造成皇子为了当太子打打杀杀;借助外戚和太监来监督儿子?只会造成宦官专权和外戚把政。
其中尤为明显的,就是儿子多了储位之争会异常残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宝座一坐就是61年,创了中国历史的空前纪录。前面提到了,康熙帝,亦是一个生育能力很强的父亲,他一共有55个子女,其中35个儿子、20个女儿。在他去世之前,其成年皇子已有十几个,至于太子更是已经四十多岁。众皇子眼巴巴地看着皇位而不可得,多年来各自沦为最危险的阴谋家。最终,老四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后来的清世宗雍正“脱颖而出”,成为一场混战的大赢家。
身前难管身后事,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因为儿子太多。其实康熙很早就把皇权继承人给确定下来了,老大不是嫡生的,太子定了当时只有1岁的老二胤礽。康熙当时的意图很明确,早早定了,可以避免斗争稳定政权。但是,几十年过去了,康熙依然健在,依然执政。这让当了四十年太子的胤礽心里着急,胤礽说起来真的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主儿,竟然发出“岂有四十年的太子”的怨言,并传到了老爹的耳朵里。
康熙还能信任这个嫌自己死得慢的儿子吗?于是说太子的行为鬼鬼祟祟,自己经常发觉太子晚上在帐篷外偷窥他,这让康熙产生不安全感,认为他有大逆不道行为。最终,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下令废太子。
废太子之后,早就对太子积怨很深的老大胤禔非常兴奋。见老爸康熙把太子的行为说得如此严重,就跑去落井下石,他给康熙建议,老二如此大逆不道,应该把他杀了,并表白,自己愿意为父亲动手处理此事。这番话说得很愚蠢。对康熙来说,废太子已是大事,若再杀掉儿子,岂不与暴君无异?同时,这话只会让康熙警觉胤禔的目的。果然康熙勃然大怒,将胤禔关了起来。
但太子的位置不能一直空着,康熙召集群臣让大家推举。出乎康熙意料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推举皇八子胤禩,认为他足智多谋,才干超群,而且他人缘好,不但与满族大臣关系好,与汉族大臣关系也挺好。可是,这点却戳痛了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