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用人之道:不计出身 只要贤能_历史故事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作者:秩名) 众所周知,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但他们的人生结果却迥然不同,一个改天换地,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一个兵败大陆,退守台湾一隅。这其中有许多主客观原因,但有一个根本原因不可忽视,这就是他们的用人之道有所不同。
说到用人标准,蒋介石的用人标准出身和忠诚,手下又分“黄埔系”“保定系”“浙江帮”。毛泽东没有进入过军事院校,在用人上也就无所谓什么“保定系”“黄埔系”了。
毛泽东的用人原则是“五湖四海”,内战时期,一些许多出身低微的放牛郎、小长工等由于作战勇敢,都被放到前线予以重任。真正做到了“任人唯贤”和“人尽其才”。
粟裕和林彪,可以说是在解放战争中最耀眼的两颗明星。解放战争初期,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威名大震。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会兵后,毛泽东明示“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正司令在位的情况下,把战役指挥权交给副司令,这就是用人上的不拘一格。
粟裕也不辱使命,相继成功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等战役。1948年5月,粟裕被任命为华野代司令员兼政委,实际上成为华东战区最高指挥员独当一面,旋即又指挥了豫东和济南战役。之后的淮海战役更是粟裕的巅峰之作。
粟裕第一次进入高层视野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10月的黄桥大战。内战前,属于新四军体系的粟裕在党内军内地位并不高,作为陈毅的副手,而且长期远离中央,从来没有进入过中共军界和政治界的核心圈子,但这并不妨碍毛泽东放手去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