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1955年授衔为何国军“投共”将领无缘大将军衔_历史故事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1955年授衔为何国军“投共”将领无缘大将军衔_历史故事


(作者:秩名) 1955年,解放军实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授衔。如今,首次实行军衔制的大致情形已广为人知,但是,关于这一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也许并不为人所了解。笔者在查阅有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军衔制的产生及授衔中颇有趣味的内幕作一披露,并对一些书刊中对授衔仪式以讹传讹的内容作一匡正。
新中国的军衔制是在学习苏联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1939年和1946年,我军曾两次酝酿实行军衔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未能实施。建国前夕的1948年,党内也酝酿过关于军队内部的等级和军衔制的问题。
共和国成立不久,我国掀起了一场向苏联学习的高潮,军队也不例外。1950年9月,朱德总司令在总干部部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军衔制度的问题。可是,就在军衔制的酝酿过程中,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也正是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使总指挥彭德怀深深感到我军实行正规化(当然包括军衔制)的必要性。一是部队来自各根据地,许多具体制度不一样;再是与美军谈判,人家有军衔,我们没有,不便于平起平坐。彭德怀回国后,军队改革就由他直接来抓。
军衔等级设置是军衔制的核心内容。当时世界各国的军衔等级设置不同:多数国家军官分将、校、尉3个等级。部分国家在将官之上还设有元帅。但不少国家的元帅衔一般只在战时授予功勋卓着的高级将领,平时很少( 推荐阅读:短文摘抄,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有人被授予。另有个别国家把准尉当做不同于尉官的单独一级军官军衔。士兵军衔,各国通常分为军士(士官)和兵两个等级。如此细分起来,军衔最多可分为帅、将、准将、校、尉、准尉、军士、兵8个等级。当时在东方阵营中,苏联军队规模大,编制等级多,军衔设置比较复杂,规格也很高,仅元帅就设3级:大元帅、元帅和海军元帅、军兵种元(主)帅,而军兵种元帅则与大将同级;朝鲜、波兰、民主德国、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古巴等国,都设有元帅一级。而匈牙利、捷克等国,则不设元帅衔,大将为最高军衔。

1955年授衔为何国军“投共”将领无缘大将军衔_历史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