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王羲之与题扇桥_民间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一碑三孔桥
雍正年间,运河万年闸有个闸官,叫杨允让。此人为官清廉,性格耿直,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有一年灾荒,饿死了很多人,杨允让见此光景,就恳请县令放粮赈灾。县令不敢做主,就请示知府,可是迟迟没有回音。眼看饿死的人越来越多,杨允让又愁又急,整天唉声叹气。
就在这时,县令接到圣谕,要在万年闸附近建一座一百三孔桥,限期半年,圣上南巡之前一定要竣工。建桥的粮款由朝廷拨付一半,另一半由知府、县自行筹集。县令接到圣谕后非常为难,心想,眼下建这么大的桥真不是时候,不建吧,那就是抗旨,死罪一条;建吧,本来灾荒饿死的人就不少了,如果再筹粮款建桥,老百姓饿死的就更多了,到时候,地方官罪责难逃,也是死路一条。
县令左思右想,也没想出好点子,就去找杨允让商量。杨允让说:"既然建也得死,不建也得死,横竖是个死,不如建!您就等着喝竣工酒好了。"县令说:"难道你不怕死?"杨允让说:"怕就不死了?谁让我是闸官呢。"两( 推荐阅读:女模人乳喂富豪图,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人就这样说定了。
不久后,朝廷为建桥拨下了粮款,县令全部交给了杨允让。可杨允让并没有用粮款来建桥,而是全部拿出来救济了灾民。五个月过去了,杨允让请县令喝竣工酒,县令来到万年闸一看,呆了,哪里有那"一百三孔桥"的影子?他迫不及待地问:"桥呢?你把它建在哪了?"杨允让说:"走,跟我去看桥。"

王羲之与题扇桥_民间故事


县令跟着杨允让,七转八弯地来到一条小河沟边。杨允让指着河沟上的一座三孔小桥说:"这就是一百三孔桥。"县令看了半天,才发现桥西立了一块石碑,上刻:一碑三孔桥。他忽然明白了:"什么一百三孔桥,原来是一碑、三孔桥啊!"
后来雍正南巡,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后,有火发不得,也只能一笑了之。
高桥
高桥,上海地区有两座,一座叫北高桥,一座叫南高桥。
相传当地有一位乡绅外出,有人问起他家住何地,他得意地回答说:"住高桥。"对方听了,好奇地问道:"高桥,到底有多高?"乡绅为了给家乡争面子,就摆噱头地说:"假使你站在桥顶上,投一个铜板到河里,初一投下去,月半"咚"声响,你讲高桥高不高?"对方听了,连连点头说:"高,高桥果然高。"
这事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后来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乾隆皇帝喜欢游山玩水,喜欢欣赏各地名胜古迹,听说有如此高的高桥,就决定出游江南,亲自去看看这高桥有多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