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私奔”和“情书”(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因为母亲与客人的那番对话被我听到,从此以后,只要看到电影中“逃”的场面,“私奔”这个词语便跃然脑海。“私奔”,当然就是指不被人知晓的逃跑。有一次,学校组织看电影《红孩子》,说的是一群孩子隐瞒家人逃出去寻找红军的故事,我暗自在心里确定,那便是“私奔”了,尽管这群孩子的逃跑显然没有女老百姓的引领和掩护。
长期的错误理解让我确信自己已经懂得了“私奔”的意思。我竟毫不犹豫地对母亲说:“红孩子们逃出去找红军,结果,他们在‘私奔’的半路上,被苏宝的爷爷找到了……”
我还没把故事说完,母亲已大笑不止。笑完,她问我:“你懂什么叫‘私奔’呀?”
我哑然。母亲丢下一句话:“小囡家(沪语:小女孩),以后不许乱说。”
她并没有解释“私奔”的意思,直到某一天,我无师自通,终于懂得了这个词语中最微妙的一层含义。那时节,刚入初中的我,义无反顾地爱上了日本影星三浦友和。某一天,看到《大众电影》杂志上说,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结婚了,我的心竟起了波澜,十五岁的少女要用自己的幻想,把心爱的男人抢夺回来。幻想的故事结局是,三浦友和带着我“私奔”了。从梦境般的想象中醒来,忽然明白,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私奔”。

“私奔”和“情书”


在我成长的年代,大凡人们对于“私奔”的理解,总是贬义的。这个词语包含了对贞洁、操守和道德的背叛,私奔显然是越轨的行为,是不齿之举,哪怕这“私奔”的初因是执着于真爱,是追求自由的人性,是对封建婚姻的反叛。
“情书”是“情报”的另一称谓
小时候对另一个叫“情书”的词语不明意义。父母看了一半的书放在床头柜上,我便拿来翻看。并没有把整本书读下来,但对其中的某个片段记忆深刻。女主角被关在什么地方,通过看守者给男主角送了一张纸条,那张纸条后来被揭发了出来,被认定为“情书”,于是男女主角的倒霉日子越发深重而不可挽救。(哲理小故事 )
现在想来,这本书讲述的无外乎是“文革”中,人性受到禁锢和压迫的故事。但是那时候,我的认知程度仅限于“书信”或者“情报”。革命故事中,常常出现狱中人冒着生命危险向革命队伍传递情报的情节,而幼小的我看到的那个片段中的“情书”,完全具备情报特征。于是,我认为“情书”便是“情报”的另一称谓。

“私奔”和“情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