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solo"非同居的男女关系(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Solo的两种人
第一种是两人一起又形不成一对的生活,是有其经济和感情上的原因的。学习年限延长,就业年龄推迟,一般青年愿意住在父母家,还依靠父母的抚养。15―25岁年龄层的青年76%住在父母家。至于找到工作的幸运儿,他们忙于爬社会的阶梯,还无心成家,免得到了晚上,在家庭餐桌前两人相对草草吃一盆勃区第细面条。这些年轻的成年人可以有一名爱情伴侣,但是爱情伴侣只要占用有限的时间和不多的空间就够了。于是在婚姻与同居之后又慢慢出现了第三条道路―――Solo。西方青年把同居看作是结婚前的试验期,现在又发明Solo,这成为同居的前奏,试婚中的试婚。
第二种是年约45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是过来人,以前结过婚,或者同居过,然后又分手了。像法国俗语说:给热水烫过的猫看到冷水也怕。今日要他们再一次分享两人生活的乐趣,那些嘟嘟嚷嚷的早晨,拌嘴的晚上,到处都是鞋袜和空空如也的冰箱,需要有加倍的理由去说服他们。然而他们有时有一个固定的情人,真正所谓保持一定的距离,各人在各人的家里过日子,要爱情定个时间。这类大龄单身分两家居住,当然谈不上是试婚或前奏,只是充实生活的基本内容。
Solo存在的理由
伴侣问题专家,《伴侣社会学》一书的作者让-克洛德?卡夫曼说:“这是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结合的愿望从来没有像我们这个社会那么强烈,那么理想化;另一方面,渴望结合的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苛求。作为这两个矛盾的折衷就是大家不组成一对,而把结婚甚至同居推到愈迟愈好。”同居和结婚的候选人面对他(或她)的伴侣,行为愈来愈不像情人,而像消费者。他们两人商量结合事宜,习惯于谈判,讨价还价,还要求保证试用。大家寻求两人生活的好处,也不舍弃单身生活的优点,这样就产生了分居伴侣关系。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怪圈。伴侣关系成了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创造新的规则,树立新的目标,制订新的合约。现代人不能接受这些话:结成伴侣意味着失去对自己命运的驾驭;放弃一部分个人追求,也就是失去自己;在现在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寻找自我。谁也不愿失去什么。

"solo"非同居的男女关系


伴侣关系发生破裂,大部分原因是女性对旧关系有了异议。是她们跟急于作为人妇的前辈相反,她们表示不愿意,要推迟,要拒绝。女人到了一定年龄,对确立伴侣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害怕。如果参照让-克洛德?卡夫曼提出并得到证实的这条规律来看,女人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一名单独居住的单身女子在职业上成功的机会要比同居的女子多。而同居的女子机会又比结婚的女子多。还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证实,从全体女性来说,女性单身几率愈大,女性的职业地位也愈高。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娜迪纳?勒福休,编了一则寓言来说明这个问题:“从前,一个女人要做面包师,必须嫁给面包师;如果嫁给了面包师,也就跟着做女面包师。而今天,不论做社会管理员或当护士,女人需要的只是一张文凭,她不需要嫁人……”
这才是问题的症结。当代婚姻波折的起因是它不符合当今的经济需要。当初为建立共同生产体而结合,今天要有了爱情才结合。这是好事,但也成了婚姻的一个弱点;男女双方的结合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长期以来的功能性基础,而是愈来愈建立在情爱和性爱的基础上,这样带强烈私人感情的基础有时却更加脆弱。
本站提供相关性爱知识共享性技巧性爱性爱图片性生活性教育性贴图两性视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