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到城市到底有多远?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1979年,炎夏,正值江南一季早稻的收割时节。
改革开放的潮流波及中国大江南北,中央提出包产到户。祖父分到了几块较好 的土地,显得格外兴奋,但马上又忧心忡忡。卧病数年的祖母已逝,大女儿远嫁他乡,剩下一群孩子七八张嘴简直是一个无底洞,只能喝西北风。
为此,祖父专程去了一趟县城,把正在上课的父亲叫了出去。沉默了一辈子的祖父话不多,直奔主题跟父亲讲,家里种地人手不够,书别念了。父亲还没来得及跟老师和同学道别,就与祖父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父子俩沉默无语,只是祖父的草鞋在穿过树林时踩在落叶上,总会不断地发出“沙沙”的响声,父亲挑着沉重行李的扁担,两头一上一下不时地发出“嘎嘎”声。
那年,父亲丢下陪伴自己多年的绣有雷锋头像的牛皮书包,久久地伫立于乡间田埂,热泪不禁夺眶而出,经过复杂而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还是顶着灼人的烈日,硬着头皮融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命运让父亲提前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农民,并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紧接而来便是结婚生子。
时隔三十余年,父亲偶尔会提及自己的学生时代和那次突如其来的辍学。从父亲的表情和言语中我看得出,当年的父亲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父亲也有远大的理想,渴望靠读书出人头地,梦想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