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对教师夫妇共同庆祝50年金婚(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为8张照片跑遍上海
既然许多夫妇年轻时没赶上好日子,那就该让他们像模像样地再办一次婚礼。结婚时没拍结婚照,金婚时就该补一张喜气洋洋的照片。
穿什么才能显得气派呢?唐装!175对就要做350件合身的唐装!从去年底开始,复旦各院系负责退管工作的老师就为了唐装忙开了,上门摸情况,量尺寸,并请老同志到退管会试衣服,终于在这个月忙完了。
接下来就是给一对对夫妇分别拍照,此重任只有复旦的专职摄影师杨光亮一人挑。拍照的那3天,感人的故事都让杨光亮一个人碰上了。许多老教授身患病症,都是靠家人推着轮椅来的,由于拍照的老年活动中心在二楼,又没有电梯,退管会的工作人员硬是连人带轮椅把他们一个个送上楼。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曹素华教授定期做着化疗,头发没了,却坚持要来拍照,杨光亮急中生智,给她戴了个假发套,弥补了缺憾。
为了把161对赶到学校来的夫妇拍得漂漂亮亮,杨光亮一条腿在地上跪了几千次,每张照片都要花5分钟时间,以拍得最好效果。老教授们除了部分在国外或外地来不及赶来拍金婚照的教授外,最后只有8对夫妇无法拍,因为他们都常年卧病在床,实在无法出门。
“不行,这样的机会一辈子就一回,一定要给他们补拍。”杨光亮想好后,本周二早上9点便从复旦出发,浦东、梅陇、广粤路、凉城等一家家跑,仅前三家跑下来,就花了240多元的出租车费。每到一位老教师家里,快50岁的杨光亮就像亲儿子似的,把老人从床上扶起,给他们擦脸,让二老坐在床上就地拍照。
这天傍晚6点回到复旦,他掐指一算,自己竟足足跨了七个区。可他却说:“不累不累,那些老夫妇过去为教育付出了那么多,比我更不容易呢。”
当年留学生抱着回国信念
说起老教授们的奉献,真可谓“孜孜不倦”。历史学系的汪熙教授今年已85岁高龄,1999年中风偏瘫后,他右半身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但1999年至今他仍坚持做学问,每年写一两本书,右手不能写,他竟靠左手在电脑键盘上把一份份书稿打完。他还每天上网,与美国高校的好友保持联系,经常邀请他们来复旦讲学。
德高望重的他自是桃李芬芳,华师大党委书记张济顺、复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心伯等均出自他门下。
别看汪老学识渊博,他还很幽默。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和同龄的老伴董幼娴一起试穿唐装。见记者来,董老忙拿出他俩1947年3月结婚时的六七张珍贵的老照片。“当时在美国也很艰苦,照片是在学校青年活动中心拉上几个中国同学和美国教授一起拍的。也没有任何喜宴,拍了照,牧师举行个仪式,就算结婚了。”
“汪老师当年好帅啊!”记者说。没想到汪老也不含糊:“那当然,我要是不帅她当年就不跟我了。照现在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帅哥配靓妹。”
既然许多夫妇年轻时没赶上好日子,那就该让他们像模像样地再办一次婚礼。结婚时没拍结婚照,金婚时就该补一张喜气洋洋的照片。
穿什么才能显得气派呢?唐装!175对就要做350件合身的唐装!从去年底开始,复旦各院系负责退管工作的老师就为了唐装忙开了,上门摸情况,量尺寸,并请老同志到退管会试衣服,终于在这个月忙完了。
接下来就是给一对对夫妇分别拍照,此重任只有复旦的专职摄影师杨光亮一人挑。拍照的那3天,感人的故事都让杨光亮一个人碰上了。许多老教授身患病症,都是靠家人推着轮椅来的,由于拍照的老年活动中心在二楼,又没有电梯,退管会的工作人员硬是连人带轮椅把他们一个个送上楼。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曹素华教授定期做着化疗,头发没了,却坚持要来拍照,杨光亮急中生智,给她戴了个假发套,弥补了缺憾。
为了把161对赶到学校来的夫妇拍得漂漂亮亮,杨光亮一条腿在地上跪了几千次,每张照片都要花5分钟时间,以拍得最好效果。老教授们除了部分在国外或外地来不及赶来拍金婚照的教授外,最后只有8对夫妇无法拍,因为他们都常年卧病在床,实在无法出门。
“不行,这样的机会一辈子就一回,一定要给他们补拍。”杨光亮想好后,本周二早上9点便从复旦出发,浦东、梅陇、广粤路、凉城等一家家跑,仅前三家跑下来,就花了240多元的出租车费。每到一位老教师家里,快50岁的杨光亮就像亲儿子似的,把老人从床上扶起,给他们擦脸,让二老坐在床上就地拍照。
这天傍晚6点回到复旦,他掐指一算,自己竟足足跨了七个区。可他却说:“不累不累,那些老夫妇过去为教育付出了那么多,比我更不容易呢。”
当年留学生抱着回国信念
说起老教授们的奉献,真可谓“孜孜不倦”。历史学系的汪熙教授今年已85岁高龄,1999年中风偏瘫后,他右半身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但1999年至今他仍坚持做学问,每年写一两本书,右手不能写,他竟靠左手在电脑键盘上把一份份书稿打完。他还每天上网,与美国高校的好友保持联系,经常邀请他们来复旦讲学。
德高望重的他自是桃李芬芳,华师大党委书记张济顺、复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心伯等均出自他门下。
别看汪老学识渊博,他还很幽默。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和同龄的老伴董幼娴一起试穿唐装。见记者来,董老忙拿出他俩1947年3月结婚时的六七张珍贵的老照片。“当时在美国也很艰苦,照片是在学校青年活动中心拉上几个中国同学和美国教授一起拍的。也没有任何喜宴,拍了照,牧师举行个仪式,就算结婚了。”
“汪老师当年好帅啊!”记者说。没想到汪老也不含糊:“那当然,我要是不帅她当年就不跟我了。照现在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帅哥配靓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