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大学女师生同性恋(3)
2022-03-01 来源:文库网
同性性行为不等于同性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第二个,第三个“芳子”或“准芳子”的出现呢?首先,家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地方。于华强调,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同性恋“嫌疑”时,一定不要妄下结论。一旦说穿了,孩子就容易在心理上形成暗示,强化“我是同性恋”的观念。不仅如此,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强,盲目跟孩子“训话”容易适得其反。家长的“轻举妄动”将给日后的咨询增加难度。有必要时找专业的咨询师帮忙。而且,家长应该注意的是,青春期亲密伙伴之间通过各种盲目的手段体验性感觉,如拥抱、亲吻、玩弄外生殖器等,都是同性性行为,这并不代表孩子就是同性恋。
李银河告诉记者,37%的美国人曾经有过同性性行为,因此,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惊慌失措。同性恋分为两种类型,先天的和后天的。如果与生俱来就具备同性恋的生理基础,改变的可能为零。如果同性恋倾向是后天习得的,通过心理咨询“矫正”的难度较其他类型的心理咨询大一些。“孩子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性取向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孩子快乐并且不伤害别人就用不着改变。”李银河这样认为,“而事实上全世界的家长对同性恋孩子的接纳程度都很低,这需要一个过程。”李银河建议家长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自尊,不要给他们增加压力,因为普通人群的自杀率在万分之一左右,同性恋的自杀倾向则高达30%,如果孩子的压力太大可能导致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