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底色上的同性之恋
2022-02-28 来源:文库网
今天,我们基本能够认可这样的观念:同性恋,的的确确,不是一种疾病。这种认可总是被赋予社会进步、思想进步、文明进步的色彩。但是,新近出版的《欧洲同性恋史》,却向我们证明了:观念的革新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快;人们接受新鲜事物,有时候是迫于某种落伍的压力。
□书评人 马超
维多利亚时代 “它压根不存在”
稍微细心一点就能看出,书的全名应该是《欧洲同性恋史:柏林、伦敦、巴黎(1919—1939)》,这点必须提请读者注意:这是一本断代史,而不是通史。
之所以选这20年,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时段是同性恋的黄金年代。而一战前,因为维多利亚朝的清教势力还很强大,同性恋受到社会各方的围剿。对王尔德的审判是一个典型事例:昆斯伯里侯爵在某俱乐部称王尔德为“鸡奸犯”,王尔德随即向法庭提出了毁谤名誉的诉讼。但最终的宣判却极富戏剧性:侯爵被判无罪,王尔德则因为“鸡奸”和“有伤风化”入狱2年。为避免丑闻(没错,当时是用这个词来形容同性恋的)遭到模仿,议会紧接着通过了《风化案庭审记录发布条例》,禁止公布与此相关的庭审记录。一种有预谋的对同性恋的集体“静默”开始了,这相当于表明:同性恋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它压根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