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偶遇雅舍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偶遇雅舍



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流传弥久、影响深远,作为写作这部作品的地方,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一隅的雅舍,同样也成了一处著名的景点。今年冬初的一次重庆之旅,遇到了了雅舍,心情也就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激动。
激动是不属于我这个年龄的,冯唐的一篇文章《中年油腻男》写到的中年男人的种种迹象,几乎在我身上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些验证。抗战时期,梁实秋来北碚定居,1940年同吴景超夫妇共同在主湾山腰购得一栋平房,以吴景超之妻龚业雅的名字,命名为“雅舍”。生于1903年的梁实秋,那时也到了中年油腻男的岁月,但他从文人骨子里流露出一种远离烟火油腻的雅气,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高骨气,就有了文学史上声名卓著的《雅舍小品》。
在山城重庆北碚这个地方,确实有一些雅气的,湿润的空气,入冬了还依然有葱郁的各色植物,以及空气中散发着老妈火锅的特有的辣麻气息。7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由于大学城的存在,少了浓重的工业气息,却已小清新的风格引领风骚。毗邻的西南大学,一号大门的巍峨肃穆,毛主席汉白玉塑像巍然屹立,这可能是全国著名高校的特质,在复旦大学等也见到过。音乐学院所在的地方,起了一个非常雅致的名字,叫“李园”。我能够设想当初这个地方,肯定是人迹罕至比较偏避的,难怪梁实秋先生的在他的作品中写到“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现在没有了稻田和粪坑,土阶变成了石阶,前面是一条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但竹林依然苍翠,远山依然葱翠。作为大学教授的梁实秋,国难当头,到重庆避难实属无可奈何,明明是陋室,却偏偏称“雅舍”,是对战争的无奈,也是一种苦中求乐心境的体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