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犹豫的境界(2)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犹豫的境界


这便是大师的犹豫。孔子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考虑得周全,他不仅要照顾到有与无、真与假,还要照顾到好与坏、情与理;他不仅要做出事实判断,还要做出价值判断,所以他不肯满足于一般性的事实陈述,还要考虑事实陈述之后可能引发的各种后果。作为圣人,孔子当然不能说谎——即便是善意的谎言,也会有流弊(别人会以此为借口说谎不脸红)。可是,若说出了全部的真相而使人们丧失了敬畏之心,那也是很可怕的。所以,权衡再三,孔子选择了沉默——搁置鬼神问题的讨论。
这是一种高境界
。他一方面让人不要迷信鬼神,把最主要的精力用在“事人”上,另一方面也让人们保持必要的敬畏之心,不要狂妄自大、为所欲为。
我们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也可以看到这种高境界的犹豫。《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人以为老子是在搞文字游戏,是在玩玄学。其实不然,这是思想大师的一种犹豫。他深知,自己因为写下《道德经》会得到后世的推崇。因为推崇,有些人就会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并以此为全部真理,而这无疑是一种误读。为了向后世传播思想,老子不得不借用文字,但他同时也知道,后人若执著于文字,反而会有误解思想的危险,所以,他在开篇就做郑重的提醒。道(真理、规律)确实是可以说的,但是,一定要明白,说出来的道其实已经与真实的道不一样了,二者之间至少隔着一层语言的幔帐。何况,语言有时是很笨拙的,它有着无法超越的局限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