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的记忆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老家值得怀念的东西太多了,其中,我们村西头的那口水井,对我印象极为深刻。
我家住在漯河东边的一个农村。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村100多户人家,分三个生产队,村子的东头、西头和南街各有一口水井。村西头儿这口井紧靠一条南北大路,路西边是一个大水坑。水井附近、道路两边,槐树、柳树、榆树等错落有致,枝条相牵。尤其到了炎夏,这里树荫如盖,微风习习,空气湿润,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小气候。南来北往的过路人,渴了、累了,都喜欢在这里歇歇脚。见有来挑水的,说声:“老乡,借口水喝!”便扶住刚从井里提上来的水桶或水罐,咕嘟咕嘟地喝上一饮子,用手一抹湿漉漉的嘴巴,连说:“真凉!真甜!真解渴!”的确,这口井里的水甜,村里许多人家宁可多走些路,也要取这口井里的水吃。
这口井给我带来许多甜美记忆
的同时,也有一些苦涩的记忆
。那时候,家家都有一个盛水的大缸。吃水用水全靠用钩担和水桶往家里挑。家里有青壮年者,挑一缸水够用三两天,而孤寡老人或家里缺劳力者,挑不动水桶,就用水罐一点点往家里提水。正常年景,井里的水离井沿儿三米来深,一条钩担搭上水桶能够到水,遇上天旱,水位下沉,钩担上搭一截绳套才能够到水。身强力壮者从井里打一桶水,三几下就上来了;挑起两大桶水,钩担随着矫健的步伐有节奏地“吱吱呀呀”上下颤动,很有几分潇洒豪迈。家里缺少人手者,就不那么浪漫了。用瓦罐提水者非老即小,一罐子水虽然只有十几斤,但对他们来说,瓦罐系根麻绳在丈把深的井里摆满水就不容易。水满后,一点点地往上拉,绳子颤颤悠悠,罐子在空中打转,井壁都是砖石,稍不留意,就会罐碎水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