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方式的变迁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我是农村的孩子。从小,我就害怕下地干活儿。
小时候,我最怕收麦子。记得上小学那会儿,一到收麦子时节,学校总会放两个星期的麦假。其实,在麦收时节,还没到麦假,我就提前感受到了麦收的气氛。天不亮父母就起床做饭,匆匆吃完饭就拿着镰刀到地里割麦。要是风调雨顺,还好。要是遇到连阴雨,可就惨了。
我上初中时,有一次麦收,天公不作美,大雨小雨一连下了十来天。眼看麦子要烂在地里,无奈,我和父母就拿着镰刀到地里割麦子。因为地里到处是水坑。割麦子时,我们只好把麦子的头割下来,割得够一捆了,就拿一根绳子把割下的麦子背出来。这块地足足有五六亩,这样下去啥时候是个头呀!看着满地被水泡着的麦子,我真想一跑了之。那时候,我就是一台只会劳动的机器,整日忙碌。等到割够一车,我们再把一车的麦子拉到场里去。把麦子拉到场里,只是麦收的第二步。因为接下来是摊场、打场,这不仅是技术活儿,还是力气活儿,最重要的是得有车。那时候,为找到打场的拖拉机,父亲早早就给人递烟、说好话。为了让拖拉机进场打麦,我和父母还会给有车的人家干活儿。就这样,我们一边给人家干活儿,一边听人说风凉话。尽管这样,打场的拖拉机还不能及时到场里打场。更让人可气的是,有时麦场摊好了,车子姗姗来迟,来到场里,还没开始碾场,忽然电闪雷鸣,大雨不请自来,父母只好一边起场,一边抱怨。我只是一个孩子,只好在父母的抱怨声中一天天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