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诗书酒月剑,笑傲向天边
2022-03-11 来源:文库网
文:张敏 佛祖说:你若明白无常,你便不会张扬! 俗俚说:三十年来河东西,瞬息万变人间事! 李白访山求仙、参禅悟道,洞悉世事无常,却把自己的张扬到了极致。 把诗吟到极致 读李白的诗,看李白的传,我更愿意相信李白是仗剑游走天涯,恃才笑傲江湖的侠士! 人说李白绣口一张,便是一个锦绣盛唐。读李白的诗,深知此乃一语中的的金句。 李白写水,便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铺天盖地、势不可挡,倾泻万里、汪洋恣肆。细想,又好像不仅仅是水,更像是时光,拉不住、拽不回,亦像生命,奔流逝去,一去不回。 李白写愁,定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白了头,还嫌不够,还要三千丈的白发,把这愁绪撕扯得又绵长又稠密。“举杯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哪知愁又像绿色植物遇到甘露,漫山遍野生根发芽,又像水流,斩不断,理还乱!真是让人束手无策,只能在愁海中沉浮! 李白写雪,又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飘落轩辕台”。想这席子,还真是又洁白又轻薄,还有美丽的花纹,与雪很有共性,但用席子来比喻雪花,也只有李白有如此的才情和魄力。真是语出惊人呢! 把酒喝到极致 人说茶是草木香,是天静秋白、淡泊逸远,又说酒有江湖气,是剑胆琴心,一派侠士风范。 而李白,作为侠士中最优秀的,诗人中最彻底的侠士,怎能缺少了酒呢?“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宝马可以不骑,轻裘可以不穿,但美酒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宝马轻裘,拿来换酒喝,李白竟是思维不迟疑,眼睛不带眨。他的豪情和酒的壮气,带着与生俱来的默契。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是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对酒的爱,不仅仅是一种豪情,简直是一种痴迷的欣赏!它不仅好喝,还很美,其香是郁金之香,其光是琥珀之光。它不仅美,还能销万古愁,还能让人觉得处处是,真是醉了身,醉了心!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后人称李白为“诗仙”之前,李白早已自称为“酒仙”了。有酒便有诗,酒是灵感的催化剂,是诗的药引子,哪怕皇帝圣旨到,照误不顾!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 读罢此诗,确实让人痛悟,人生若没有醉过几场,便枉了此生,便辜负了美酒!此间意趣,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把月看到极致 “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那第三者是谁呢?当然就是月亮了! 李白和月亮的感情可以很冷静,冷静得痛彻骨髓。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一个霜字,常令我遐想,以致我不甚明了,他是在写月光之皎洁,白如霜?还是在写月光之凄清,冷如霜?或是在写思乡之情,在漂泊孤独的漫漫长夜里,心里无法言说的凄凉,就如这霜一样的白月光,连夜色也挡不住,它漫过旷野,跨进院落,甚至挤进窗户,要把诗人活活淹没! 李白和月亮的感情可以很知心,知心到掏肝掏肺,遥寄深情与厚意!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到天宝年间,盛唐的繁华与开明已渐渐消逝,奸相李林甫大造冤狱。大唐的良臣名将、李白的挚友诗朋,接二连三被迫害。在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黜的消息后,李白虽义愤填膺,但满腔愤怒与苦痛无处发泄,也只能借着一支笔,蘸满了一腔愁,写一首诗,借天上的一轮月,遥寄给左迁途中的王昌龄。 李白和月亮的感情也可以很豪迈,壮思腾飞时,他也可上青天抓月亮!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想家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喝酒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忧思时便把一颗愁心寄与明月,出行时也不忘带上“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甚至相传李白的死,也是因为夜半醉酒,跳入江中,想揽明月入怀,而不幸溺亡。 把朋友交到极致 李白的一生,一手书卷,一手宝剑,一路挥毫泼墨写华篇丽章,一路举杯邀约结天下友人。 他以诗会友,结天下文人。 不论是李白慕名而去,拜谒求教,还是别人慕名而来,请李白不吝赐教,这都是文人的雅情雅事。 李白仰慕陈子昂的豪迈之风,虽未曾与之谋面,却有幸得到了他的诗稿。和孟浩然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与贺知章偶遇相逢,便相知相惜,相互欣赏。 而李白与杜甫长达数十年的情谊,又是盛唐诗坛的一段佳话。那时的他们尚不知将来会是光耀千古的“诗仙”、“诗圣”,杜甫敬慕李白的诗才美名,李白欣赏杜甫的超凡脱俗。他们惺惺相惜,一同打猎出游,一同访山求道,一同饮酒赋诗,留下了在历史的烟波深处熠熠闪光的璀璨篇章! 李白豪情率性、重情重义,与朋友离别的诗篇数不胜数。真挚情与离别意被他放入了一首首诗篇之中!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访山求道,也结交了很多世外高人。 有着仙风道骨的丹丘生,就是和李白结伴而行大半生的友人。“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是一次酒宴,但更像是痛快的盛宴,李白用他的才情给我们呈上了可值万钱的“玉盘珍馐”! 怀一高僧是大诗人陈子昂的刎颈之交,他见李白才气不凡,非常欣赏。经过大半年的相处,分别时,已知天命的怀一长老把珍藏的陈子昂手稿赠予李白,寄予他深深厚望,而李白也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除了文人墨客、高僧道士,李白的朋友中,也不乏社会低层的平民村夫,家喻户晓的《赠汪伦》就是表达李白与村民汪伦之间深情厚谊的一首离别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全诗语言清浅,情意却深沉。 纵观李白的一生,虽然坎坷,但极为精彩,他在诗里徜徉,在酒中沉醉,和着月色高歌,与朋友畅游……按照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愿望,成为了自己最渴望的模样。 作者简介: 张敏中学教师,喜欢在生命的青山绿水间且行且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