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那年 那月 那雪(3)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那年 那月 那雪


大雪后的日子,弯弯山道是很难走的,雪融化了的地方到处是泥泞,没有融化的地方就结了镜子一样的冰,坡多路滑。大人们索性很少出门,在自家燃起大堆柴火。也有一些喜好串门的邻居三五个围在一起,天南地北地神聊。那时候没有麻将,没有电视,简简单单的生活里溢满了欢乐。而我家会找一些早就准备好了的大块的木柴,架起大堆炉火。我们晨起时父母亲就已经将室内烧得很暖和,还把头一天我们在雪地里打湿的鞋袜全烘干了。那些日子,父亲还会四下里打听,看看谁家宰了大黄牛(一般下雪天都基本到了腊月,总有人家宰牛的)。要是遇到了,父亲就用口袋里为数不多的钱要了一头牛的骨架回来,洗净,放在大铁锅里汩汩地煮。等到香气四溢时捞起,冷却,小心翼翼的用刀子削下骨头上零零星星的碎牛肉和牛的脆骨来。这样,一幅牛骨架上削下的肉就够我们一家子吃上好几天。那些爆炒时加了辣子、葱花的碎碎的香香的牛肉,是我长大后一直的美味。其实就是现在饭馆里的拆骨肉,只是再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了。
那时候的食材都是安全的,每餐两三样菜,小菜是自家种的,所谓的荤菜大多是父亲猎回来的野味或干泥鳅小鱼之类的,很少有猪肉吃(与现在的生活相比,恰恰相反)。炒好菜的铁锅要架在炉火上,留在锅里的一般是荤菜,小菜就用碗盛着放在荤菜的周边,边吃边加热,我们称之为“吊锅菜”。外面的雪花漫天漫地地飘,屋里的炉火哔哔啵啵地燃,一家人团团围坐,尽管手里端的是很少看到米粒的地瓜饭,但我们吃得是那样的香甜。要是有邻居来串门,父母亲总是极力挽留人家,打上两个平时舍不得吃的荷包蛋,炒一碗削骨牛肉,加两样小菜,再烫上一壶自家酿造的米酒,把方方正正的桌子摆在炉火边。荤菜是放在客人面前的,而我们则规规矩矩地坐着,很少去客人面前的碗里夹菜。有时小嘴实在馋了,就轻轻夹一筷子。父亲和客人边吃边聊,乡亲们总是夸我们家的孩子懂礼貌。这时候,眯着小酒的父亲就会深情地看着我们,露出欣慰的笑容。也只有在下雪天,父母亲才会有这样的闲适,平日里,总是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