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鱼(5)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有的时候,抓鱼并不要这样辛苦,路上也能碰个正着。一次放学挎着竹篮去割兔草,行进在碧绿的田畈之间。突然看见一只鳖正缓缓地穿过小路,走得大摇大摆不紧不慢,大象一样的从容,老牛一样的稳健,走进稻田前还回头望了我一眼。另一回我没有这样客气,一天中午经过溪边,浅水处居然游弋着几只黑黑的鳗,我突然跳下水用笠帽一兜最大的一条,连水带鳗地泼上沙滩。
除了捉鱼抓鳗,还抓泥鳅黄鳝。抓泥鳅黄鳝的时间可在冬天。这时坑水结冰,万物萧瑟,稻田裸露出深褐色的胸膛。我们来到田坑边,双手往泥中一插,捧起一块湿湿的泥团,你会发现,一条或几条褐脊白肚的泥鳅就会扭动着往泥里钻。就这样,我们一块块深挖着田泥,一条条地捡拾着泥中的泥鳅或黄鳝,不一会儿,细口的鱼篓会变得沉甸甸。对于泥鳅,母亲会先煎后烘,最后做成泥鳅干。黄鳝就现抓现吃,杀了以后剪成一段段,放在饭锅里一蒸,熟后醮上酱油就是美餐。
直到有一天,我们新奇地背着喷雾器,走进碧绿的稻田喷药治虫。那咝咝作响的喷头,那股恶臭的气味,所到之处,只见青蛙惊跳,鱼儿翻白,蚂蟥毙命,就连生命力最强的泥鳅,也仿佛喝醉了酒,在原地打转转,最后一命呜呼。随着农药的普及,喷雾的使用,田野上飘荡着臭味,田畈上漂浮着死蛙死鱼。而村里的几个偷鱼者,夜里往溪中倾倒农药药鱼。一夜之间,大小鱼儿全部死光,整条溪滩一片恶臭。这样几个来回,溪上田里的鱼儿近乎绝迹。原来活泼可爱的鱼儿不见了,色彩斑斓的鱼群消失了。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一夜之间就被现代“科技”灭绝,这是一种怎样的进步?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