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人淡如菊(2)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梅兰竹菊,独独菊花与陶公相宜且相依,菊全然成了他性情襟怀之证印。他写出了菊之真生命,实是道出了自我性情的真风姿。他说“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又赞叹“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无忧物,远我遗世情。”《宋书·隐逸传》还记载,渊明重九日无酒,独坐菊丛中,适值江州刺史王弘派人送酒来,他即就酌,醉而后归。有人说兰喻高士,梅喻烈士,而菊则兼具兰、梅双重品格,正如陶令虽结庐在人境,喜与田父觞酌失行次,却能心远地自偏;自幼修习儒家经典、有猛志的他,在出世、入世间保持自如的心态,持守质朴豪迈的气概,自古以来儒道合一的思想,在陶公身上如此谐调地并存相融,难怪,钟嵘推陶令乃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人淡如菊


《礼记·月令》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本草纲目》云:菊春生夏茂,秋华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霜露,叶枯不落,花槁不零。从上两者记载,菊花,之所以能有淡雅之美名,除了花色之外,可能与它生长季节及习性相关。春秋两季,在追求阴阳谐调的中国古人看来,此时天气不冷不热,适中平和;再者,菊花能备受四气而不凋零,可见其冲和淡然的内在品性。菊虽与梅兰同具清贞高洁之品质,但它与人无隔,人人均能与之可赏可亲,且又可以入药酿酒。古人认为久服菊花能轻身延年,从《西京杂记》中所知,早在汉魏之季,人们在九月九日,不仅佩戴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那时人,每当菊花舒时,并采其茎叶,且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故谓菊华酒,当时帝宫后妃称之为“长寿酒”,并把它当作滋补佳品,在君臣间相互馈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