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秋之不惑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秋之不惑


这是一个典型的秋天的早晨。急风呼号,枯叶横飞,残枝遍地,天色也不复夏日的明艳。走在路上,除了感受到寒意的侵凌,你还不禁会感慨四季的步伐是如此之快,秋天来势汹汹,令人措手不及。
 
随着气温的下降,秋天里人的心绪也变得低沉。自小读过的诗文告诉我们,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却也是让人容易感到失落的季节。人的情绪逢秋而易生感伤,这个倾向已经在汉字“愁”上留下了不灭的烙印。人在色彩斑斓丰如盛宴的金秋时节,竟然容易生发出悲凉之意,或许是被刚烈的夏日耗尽了阳气而只剩下浑身的疲倦无力吧。
 
都说诗人敏感而多愁。秋色苍凉,无数诗人在秋天触景生情,愁情益甚,诗性大发,尽释愁怀。在诗人的笔下,秋天里山寒水冷,花枯叶落,无物不着悲意,物悲更引人愁。其实这正是诗人情感体验丰富而深刻的表现。诗人多情,又往往移情于物,将自己主观的情绪体验赋予自然之草木山川,从而营造出一种“有我之境”。王国维评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我喜则万物皆喜,我悲则万物生悲,万物与我同悲喜。生活中的普通人,但凡还有正常的感觉,都或多或少会拥有这般诗意。就连五大三粗的刺客荆轲,也会悲怆地唱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悲歌。如果把眼界放得更远些,也不难理解,凡常人都有理由生发出这般诗意,因为一贯以来,人类都视自己的物种为“万物之灵”,并常常不自觉地“推己及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