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糊涂(3)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改革开放后,土地分到各家各户,人们侍弄土地的心劲,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的人侍弄独生子女,早起晚睡,耕耙傋扬,深耕细作,大地绿浪滚滚,地边,地头也锦上添花。粮多了,菜肥了,那粥便成了二三把手,名副其实,冲主食的汤。粮食丰收了,地头地边也能种点自己喜欢的菜,那餐桌上的粥,也花样迭出。小麦仁粥,小米粥,大米粥,玉米面粥。不放盐,却放花生、绿豆、红小豆、黄豆等。喝着粥,吃点讲究点的咸菜,惬意极了。时令粥,就更有意思了。荠菜、菠菜拱出地,喝菜粥;家槐、榆钱、嫩柳叶等冒出尖儿喝叶粥,令人回味。印象中,还有好多草粥,诸如胖墩草,慧慧菜等,我不知名字对不对,字是否这样写,但印象都不错。
我原来住乡下,总认为乡下人喝粥,因不喝没办法,用它糊弄肚子,填饱肚皮。近几年,客居小城,发现这城里人更好这一口,且独占地利之势,因东西南北粥,都汇旅游小城中。再深究,发现亘古至今,皇宫贵戚,商贾富人,文豪鸿儒,下里巴人都吃粥,不过吃法大相径庭,穷人填饱肚子,富人讲究营养。白居易“鸡球饧粥屡开筵,谈笑讴间管弦”,那粥伴了糖,一般人望尘莫及;欧阳修“杯盘饧粥春风冷,池馆榆钱夜雨新,”榆钱好弄,糖类难求。范成大吃得是生姜、桂皮等药粥,理气健脾,“肖桂镂姜浇蔗糖,滑干无比胜黄粱。”眼下,这粥铺,那粥店,还是这种粥文化的传承,营养学的发扬光大。打开那粥谱,品种繁多,主副搭配,营养丰富。在传统大米、糯米、小米、黄豆、绿豆、燕麦等基础上,加了红枣、桂圆、花生、莲子、葡萄干、银耳、百合等等,野菜的也有,但数量很少。虽然我也常光顾粥铺,但总感觉不如记忆中的白糊糊香甜,不如那草糊糊、菜糊糊可口,可能舌苔厚了,感知能力差了吧!但不管如何,粥--也就是糊涂是救人的,是养人的,是吾辈等养生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