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漫话糊涂(2)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漫话糊涂


 
说实话,作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过来的人,对粥也就是咱常说的糊涂是刻骨铭心的,甚而至于一提粥,就头大,眼涨,胃泛酸。那时,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暂时困难,各种物资匮乏,粮食尤其短缺,人们以粥为主,以粥充饥。我三四岁时,村里所办食堂里的粥还是玉米面的,我们叫白糊糊。散了食堂,各家再开伙时,因缺米无面,那粥更是种类繁多,千奇百怪。先说颜色,有黑白黄之分。白的,小麦,大米,极其罕见,玉米印象深刻;黄的,小米类,也只是听说;见得最多,喝得最多是黑乎乎的地瓜面粥。陆游那时“米贵仅供糜粥用,自恨无力救元元,”好在黑糊糊也能救人命。次说稀稠。食堂解散,每人天均2----4两粮食分到各家,即使有钱的,黑市上也难买,喝稠糊糊的少见,稀汤汤的居多,犹如清朝人所说,“薄粥稀稀水面浮,鼻风吹起波浪秋,看来好似西湖景,只少渔翁不钓钩。”再说喝粥的时间。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平日里喝,年节也喝。那地瓜面,糖分多,酸性大,相互见面一说话,嘴里时不时呼噜冒出一口,因它特刺激胃。由于晚饭喝得粥多,四五口之家,夜尿时竟能尿满一泥巴罐子。第二天用来浇小麦,能浇好长一段地。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多年,以至于到现在,咱家乡晚饭都不叫吃,叫喝汤。另外,同粥配的主食极其单调:黑糊糊配地瓜------那地瓜绝非现在的烤地瓜,硬,板,丝特多。黑糊糊配疙瘩------叫辣菜疙瘩,小的如鸟蛋,大的似鸡蛋。黑糊糊配胡萝卜------小的,边边子,头头子。我想,那时人的肠子应是绿绿的,黑黑的,找点油星颇为艰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