觥筹交错话知己(2)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其实,在历史上,国人的饮酒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刻意讲究,并且极具文化品位。我国古籍上记载的“六饮”,讲述的就是中国饮酒的礼仪:一饮人,指同席的人,应是知己和举止高雅的来宾;二饮地,指饮酒的场所,以花下、竹林、亭阁、画舫为宜;三饮候,指饮酒的时机,应在清秋、雨后、积雪、新月、晚凉之时;四饮趣,指饮酒助兴,用清谈、联吟、焚香、奏曲来提高兴致;五饮禁,指饮酒的禁忌,华诞(铺张)、连宵(通宵)、苦劝、争执、恶谑(言行污秽)、喷哕(呕吐)等属禁止之列;六饮阑,指饮后的娱乐,包括散步、踞石(坐于石上)、欹枕(闭目养神)、垂钓、讲论等。“六饮”将普通的生活行为升华到了人的品性修养和境界追求中,使酒从物质材料转变为文化材料,灿烂了中国悠久的酒文化历史,显示出东方文明如高山流水般的隽永。
古老的饮酒礼仪虽然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但从礼的角度看依旧有现实意义。佳节时分,或战友相聚,或亲人团聚,美酒助兴,是人际需要,是生活乐趣;但必须懂得饮酒的举止同样表现出一个人的礼貌涵养和品行高下,刻画出一个人的社会公众形象,既然劝酒是中国人的习惯,那么应该礼劝而不“苦劝”,适可而止。至于行令,中国传统的“酒令”大都是指作诗连句,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古代著名学士们相聚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将酒杯放在弯弯的溪流中漂流,杯到谁处谁作诗,即所谓“曲水流觞”。今人做诗不易,志同道合之人小饮,人生、友情、世事皆可入话,新闻、趣俗、知识均是酒媒。
如此,宜人、宜友、宜生、宜世,才是酒逢知己。
古老的饮酒礼仪虽然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但从礼的角度看依旧有现实意义。佳节时分,或战友相聚,或亲人团聚,美酒助兴,是人际需要,是生活乐趣;但必须懂得饮酒的举止同样表现出一个人的礼貌涵养和品行高下,刻画出一个人的社会公众形象,既然劝酒是中国人的习惯,那么应该礼劝而不“苦劝”,适可而止。至于行令,中国传统的“酒令”大都是指作诗连句,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古代著名学士们相聚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将酒杯放在弯弯的溪流中漂流,杯到谁处谁作诗,即所谓“曲水流觞”。今人做诗不易,志同道合之人小饮,人生、友情、世事皆可入话,新闻、趣俗、知识均是酒媒。
如此,宜人、宜友、宜生、宜世,才是酒逢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