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终点站集锦1(4)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4号线·大兴线线路图
4号线大兴线:天宫院北安河桥
天宫院:关于“天宫院”这个名字有两个来历都与金朝皇帝金章宗有关。传闻800多年前,金章宗带人到京南狩猎场打猎,来到一个叫史家庄的村子,便叫来太监询问地名。太监心想,“史”字与“屎”同音,怕触犯了天子,便随口报出了天宫院的名字。
皇上走后不久,天宫院的村民就集资请风水先生来看此地风水。风水先生一算这名字一改,将来这村里头的子孙就势必要出大富大贵之人了。风水先生还算出要想保佑后代一切顺利,还必修要三座庙宇才能保住天宫院的风水。天宫院来财从北口进。
所以在村北口修建一座财神庙,在村南口修建一座菩萨庙,以保障全村人平安。因为鬼走西门,所以要在西边建立五帝庙以镇压邪祟,三庙建好后日后龙就自然而然的走东门,村民走正道,这样一来,全村人民就能够得到最大的福祉。今天这些寺庙可能都早已不在,但是天宫院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了下来。据史料记载,金章宗完颜璟(1168年8月31日-1208年12月29日),女真名麻达葛,是金朝第6位皇帝,在位20年。他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嫡孙,据说为金朝文化水平最高者,他在位时,将文化发展推到了金代的最高峰
安河桥北:此车站因地处于“安河桥”以北而得名。清雍正二年(1724年),在安和桥西北侧设立圆明园护军八旗正黄旗和正红旗营房,其驻军的主要使命就是保卫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以及皇室的安全。那时,交通不便,皇家还在河道旁建设一座粮仓,称丰益仓。此项储备,主要是圆明园护军八旗的军粮。当时,圆明园皇家八旗有兵丁八万余人,年需俸米六万六千三百余石,这些军粮都是要通过设在安和桥头的漕运码头运往丰益仓的。
为出行方便,在临近的长河上架设一座木桥称“安和桥”,取自“安澜平和”之意。乾隆年间改建为石拱桥,俗称罗锅桥,并谐音为“安河桥”。因为此处有控水闸,距颐和园北宫门0.5公里。在正常水情下向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输水;在山洪暴发时,则向清河排洪。元代是京杭大运河通惠河的上游水源。夏季山洪下来汇流于此,加上河水涌入,容易发生险情。早在清嘉庆年间,此处就设有水文观测值房,派官兵昼夜监控水情。至今,北京市水务局在此也设有水文观测机构,夏季随时测量河水水位,预防水灾。“安河”即“安定河水,防灾慰民”。
1963年遭受暴雨袭击,山洪将原安和桥石拱桥摧毁,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古桥石拱的题额“安和桥”石刻,被镶嵌在桥旁的一户民宅的墙壁上,原来的石质桥墩被堆在桥畔。1965年修建京密引水渠,大体沿袭元代京杭大运河白浮泉至瓮山泊的故道,在青龙桥以北约0.5公里处架设新安河桥,桥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上的护栏板和望柱都是白色大理石,桥宽约25米,长约60米,水面碧波荡漾,沿岸绿柳成荫,新桥与古桥相距约200米,遥遥相望,景色宜人。
早年,安和桥附近有三座石刹,即兴隆寺、三官庙和三圣庵。兴隆寺供奉关老爷和龙王爷,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和水官,三圣庙供奉刘备、关公和张飞。三官庙内有一清乾隆年间立的石碑,铭文称该庙“左绕长河,右列金山”,是块风水宝地。如今,除兴隆寺建筑尚存外,其余两座古刹已经消失…
——————————————————————————
未完待续
by:来路不明的咖啡
地名信息来源于网络,并非本人原创
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给我一个赞,您的支持就是咖啡更新的动力!
4号线大兴线:天宫院北安河桥
天宫院:关于“天宫院”这个名字有两个来历都与金朝皇帝金章宗有关。传闻800多年前,金章宗带人到京南狩猎场打猎,来到一个叫史家庄的村子,便叫来太监询问地名。太监心想,“史”字与“屎”同音,怕触犯了天子,便随口报出了天宫院的名字。
皇上走后不久,天宫院的村民就集资请风水先生来看此地风水。风水先生一算这名字一改,将来这村里头的子孙就势必要出大富大贵之人了。风水先生还算出要想保佑后代一切顺利,还必修要三座庙宇才能保住天宫院的风水。天宫院来财从北口进。
所以在村北口修建一座财神庙,在村南口修建一座菩萨庙,以保障全村人平安。因为鬼走西门,所以要在西边建立五帝庙以镇压邪祟,三庙建好后日后龙就自然而然的走东门,村民走正道,这样一来,全村人民就能够得到最大的福祉。今天这些寺庙可能都早已不在,但是天宫院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了下来。据史料记载,金章宗完颜璟(1168年8月31日-1208年12月29日),女真名麻达葛,是金朝第6位皇帝,在位20年。他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嫡孙,据说为金朝文化水平最高者,他在位时,将文化发展推到了金代的最高峰
安河桥北:此车站因地处于“安河桥”以北而得名。清雍正二年(1724年),在安和桥西北侧设立圆明园护军八旗正黄旗和正红旗营房,其驻军的主要使命就是保卫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以及皇室的安全。那时,交通不便,皇家还在河道旁建设一座粮仓,称丰益仓。此项储备,主要是圆明园护军八旗的军粮。当时,圆明园皇家八旗有兵丁八万余人,年需俸米六万六千三百余石,这些军粮都是要通过设在安和桥头的漕运码头运往丰益仓的。
为出行方便,在临近的长河上架设一座木桥称“安和桥”,取自“安澜平和”之意。乾隆年间改建为石拱桥,俗称罗锅桥,并谐音为“安河桥”。因为此处有控水闸,距颐和园北宫门0.5公里。在正常水情下向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输水;在山洪暴发时,则向清河排洪。元代是京杭大运河通惠河的上游水源。夏季山洪下来汇流于此,加上河水涌入,容易发生险情。早在清嘉庆年间,此处就设有水文观测值房,派官兵昼夜监控水情。至今,北京市水务局在此也设有水文观测机构,夏季随时测量河水水位,预防水灾。“安河”即“安定河水,防灾慰民”。
1963年遭受暴雨袭击,山洪将原安和桥石拱桥摧毁,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古桥石拱的题额“安和桥”石刻,被镶嵌在桥旁的一户民宅的墙壁上,原来的石质桥墩被堆在桥畔。1965年修建京密引水渠,大体沿袭元代京杭大运河白浮泉至瓮山泊的故道,在青龙桥以北约0.5公里处架设新安河桥,桥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上的护栏板和望柱都是白色大理石,桥宽约25米,长约60米,水面碧波荡漾,沿岸绿柳成荫,新桥与古桥相距约200米,遥遥相望,景色宜人。
早年,安和桥附近有三座石刹,即兴隆寺、三官庙和三圣庵。兴隆寺供奉关老爷和龙王爷,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和水官,三圣庙供奉刘备、关公和张飞。三官庙内有一清乾隆年间立的石碑,铭文称该庙“左绕长河,右列金山”,是块风水宝地。如今,除兴隆寺建筑尚存外,其余两座古刹已经消失…
——————————————————————————
未完待续
by:来路不明的咖啡
地名信息来源于网络,并非本人原创
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给我一个赞,您的支持就是咖啡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