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历史(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人口稀少,兵微将寡,琉球国自认为是明朝藩属,却也不愿意得罪武力强大的萨摩藩。
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之前,要求萨摩琉球合计提供一万五千军兵力。
琉球认为自己为是大明的臣下,拒绝出兵,还将情报提供给明朝。
不过,在萨摩藩的威逼下,琉球王被迫提供了部分后勤物资和军费。
为此,德川幕府成立以后,认为萨摩和琉球都不可靠,开始考虑收拾他们。
萨摩藩被一再要求上供,比如建造300艘船只提供给幕府。
萨摩藩认为这样下去,经济不能长期维持,必须要吞掉琉球以垄断对中国贸易作为补偿。
另外,萨摩藩还有自己的小算盘。幕府一直垂涎于中日贸易。如果现在不下手,万一幕府直接出兵吞掉琉球,萨摩藩就鸡飞蛋打,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派遣大将桦山久高,率兵三千人、船一百余只、铁炮六百支,入侵琉球。
这根本不能算是一场战争,只是单方面的征服而已。
上面说了,琉球是小国,国内土地太少,全部开发种地也不足以喂饱人民。
琉球国经常闹饥荒,必须依靠商贸收入从别国购买粮食。
如果商贸收入不足,琉球国就会出现大量饿死情况。
即便平时富裕时期,全国也只有国王和贵族阶层才可以吃米,人民只能吃番薯。
这样一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国、穷国,根本不是萨摩藩的对手(18世纪初期就有150多万人口)。
更倒霉的是,琉球因常年没有敌人,几乎没有军队,武器也奇缺。
这个国家没有铁矿,所有金属武器都是从明朝或者朝鲜购买而来,数量很少。
除了琉球主岛有几门老旧的火炮保卫港口以外,库存的长刀和衣甲只能装备几百人。
而那些库存的长矛、弓箭之类,性能低劣尚且其次,因常年不用都已经腐朽不堪,形同废物了。
至于琉球的海军也压根不存在,根本不能对萨摩藩进行海上较量。
更惨的是,琉球主岛的地形也非常不适合防守,东西实在太窄。主岛东西最短的地方,只有3.5公里,随时可能被入侵者切断。
所以,琉球守军无法机动转移,只能固守几个据点,坐以待毙。
实际上,萨摩藩征服琉球非常轻松。
1609年3月6日,萨摩舰队离开口永良部岛,第二天3月7日就到了奄美大岛。岛民几乎没有抵抗,3月8日全岛就被占领。
随后,萨摩大军在附近登陆了不少小岛,到3月22日杀到德之岛才遇到抵抗。
几十名岛民挥舞着木棍、菜刀、镰刀甚至竹竿,抵抗萨摩入侵者。
萨摩士兵对他们开了一阵火绳枪。
这些岛民惊恐的发现,敌人的木棍竟然能够放火和发出巨大声音。
他们吓得四散逃走,抵抗也结束了。
而琉球主岛也没有坚持多久,4月1日萨摩舰队开始攻打那霸港,4月5日琉球王尚宁就宣布投降。
这期间,琉球的士兵只有一次主动攻击。
在武将带领下,上百人发动了一次冲锋。这些士兵已经很多年没有打过仗,被萨摩士兵一顿火绳枪射击,伤亡了七八人,余者丢弃武器四散逃走。
前后只有1个月,琉球国就亡国了。
琉球王尚宁同王子、官员等一百余人被萨摩军队俘虏,押送回鹿儿岛。
这就是历史上的“庆长琉球之役”。
1611年,琉球王被迫与萨摩藩签订《掟十五条》,承认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之后,才被释放归国。
从此琉球的奄美五岛,归属萨摩藩控制。
萨摩藩不是放琉球一马,是不得已为之。
一来,德川幕府不愿意看到萨摩藩吃掉琉球,公开宣布琉球是独立国家。
萨摩藩不敢公然和幕府作对,只能服从命令;
二来,萨摩藩一旦吞掉琉球,这里就会被明朝视为日本。由此对中国的贸易也就中断了,萨摩藩丢掉了绝大部分财政收入,这又何苦来哉。
从此之后,琉球实际成为萨摩藩的附属国,该国行政、军事都受到萨摩藩的严格控制,只有形式上的独立。
就贸易上,未经萨摩藩批准,琉球国不得和包括大明在内的任何国家交易。
有人要问?
壬辰倭乱中,日本出动数十万侵略军进入朝鲜,大明却给予出兵援助。
而面对区区数千萨摩藩入侵军,为什么大明不出兵呢?
原因也不复杂:
第一,萨摩藩这次是闪电战,前后才1个月就将琉球打垮。
而琉球距离中国大陆有700多公里,短短1个月内,大明根本就不知道出了这种事,当然也来不及救援。
第二,大明未必有这种海上远征的能力。元代远征日本的例子在前,最终被台风打的全军覆没。而明军想要对付萨摩藩这种并不弱的军队,恐怕要旷日持久的作战,后勤根本无法维持。而在700公里外的大洋打持久战,就算今天的普通军事国家未必有这个实力,更别说当年的明朝。
第三,当时是万历晚期的1609年,明朝已经很衰弱了,自顾不暇。7年后的1616年,后金就宣布建国。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决战惨败,一蹶不振。自己家里的事情尚且顾不上,哪里还有精力,兼顾海外的藩属小国。
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之前,要求萨摩琉球合计提供一万五千军兵力。
琉球认为自己为是大明的臣下,拒绝出兵,还将情报提供给明朝。
不过,在萨摩藩的威逼下,琉球王被迫提供了部分后勤物资和军费。
为此,德川幕府成立以后,认为萨摩和琉球都不可靠,开始考虑收拾他们。
萨摩藩被一再要求上供,比如建造300艘船只提供给幕府。
萨摩藩认为这样下去,经济不能长期维持,必须要吞掉琉球以垄断对中国贸易作为补偿。
另外,萨摩藩还有自己的小算盘。幕府一直垂涎于中日贸易。如果现在不下手,万一幕府直接出兵吞掉琉球,萨摩藩就鸡飞蛋打,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派遣大将桦山久高,率兵三千人、船一百余只、铁炮六百支,入侵琉球。
这根本不能算是一场战争,只是单方面的征服而已。
上面说了,琉球是小国,国内土地太少,全部开发种地也不足以喂饱人民。
琉球国经常闹饥荒,必须依靠商贸收入从别国购买粮食。
如果商贸收入不足,琉球国就会出现大量饿死情况。
即便平时富裕时期,全国也只有国王和贵族阶层才可以吃米,人民只能吃番薯。
这样一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国、穷国,根本不是萨摩藩的对手(18世纪初期就有150多万人口)。
更倒霉的是,琉球因常年没有敌人,几乎没有军队,武器也奇缺。
这个国家没有铁矿,所有金属武器都是从明朝或者朝鲜购买而来,数量很少。
除了琉球主岛有几门老旧的火炮保卫港口以外,库存的长刀和衣甲只能装备几百人。
而那些库存的长矛、弓箭之类,性能低劣尚且其次,因常年不用都已经腐朽不堪,形同废物了。
至于琉球的海军也压根不存在,根本不能对萨摩藩进行海上较量。
更惨的是,琉球主岛的地形也非常不适合防守,东西实在太窄。主岛东西最短的地方,只有3.5公里,随时可能被入侵者切断。
所以,琉球守军无法机动转移,只能固守几个据点,坐以待毙。
实际上,萨摩藩征服琉球非常轻松。
1609年3月6日,萨摩舰队离开口永良部岛,第二天3月7日就到了奄美大岛。岛民几乎没有抵抗,3月8日全岛就被占领。
随后,萨摩大军在附近登陆了不少小岛,到3月22日杀到德之岛才遇到抵抗。
几十名岛民挥舞着木棍、菜刀、镰刀甚至竹竿,抵抗萨摩入侵者。
萨摩士兵对他们开了一阵火绳枪。
这些岛民惊恐的发现,敌人的木棍竟然能够放火和发出巨大声音。
他们吓得四散逃走,抵抗也结束了。
而琉球主岛也没有坚持多久,4月1日萨摩舰队开始攻打那霸港,4月5日琉球王尚宁就宣布投降。
这期间,琉球的士兵只有一次主动攻击。
在武将带领下,上百人发动了一次冲锋。这些士兵已经很多年没有打过仗,被萨摩士兵一顿火绳枪射击,伤亡了七八人,余者丢弃武器四散逃走。
前后只有1个月,琉球国就亡国了。
琉球王尚宁同王子、官员等一百余人被萨摩军队俘虏,押送回鹿儿岛。
这就是历史上的“庆长琉球之役”。
1611年,琉球王被迫与萨摩藩签订《掟十五条》,承认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之后,才被释放归国。
从此琉球的奄美五岛,归属萨摩藩控制。
萨摩藩不是放琉球一马,是不得已为之。
一来,德川幕府不愿意看到萨摩藩吃掉琉球,公开宣布琉球是独立国家。
萨摩藩不敢公然和幕府作对,只能服从命令;
二来,萨摩藩一旦吞掉琉球,这里就会被明朝视为日本。由此对中国的贸易也就中断了,萨摩藩丢掉了绝大部分财政收入,这又何苦来哉。
从此之后,琉球实际成为萨摩藩的附属国,该国行政、军事都受到萨摩藩的严格控制,只有形式上的独立。
就贸易上,未经萨摩藩批准,琉球国不得和包括大明在内的任何国家交易。
有人要问?
壬辰倭乱中,日本出动数十万侵略军进入朝鲜,大明却给予出兵援助。
而面对区区数千萨摩藩入侵军,为什么大明不出兵呢?
原因也不复杂:
第一,萨摩藩这次是闪电战,前后才1个月就将琉球打垮。
而琉球距离中国大陆有700多公里,短短1个月内,大明根本就不知道出了这种事,当然也来不及救援。
第二,大明未必有这种海上远征的能力。元代远征日本的例子在前,最终被台风打的全军覆没。而明军想要对付萨摩藩这种并不弱的军队,恐怕要旷日持久的作战,后勤根本无法维持。而在700公里外的大洋打持久战,就算今天的普通军事国家未必有这个实力,更别说当年的明朝。
第三,当时是万历晚期的1609年,明朝已经很衰弱了,自顾不暇。7年后的1616年,后金就宣布建国。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决战惨败,一蹶不振。自己家里的事情尚且顾不上,哪里还有精力,兼顾海外的藩属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