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古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变迁(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由于古代建筑主要以夯土墙围合,而夯土又怕水,所以屋顶需要有足够的出檐防止雨水的侵袭,这确实会影响室内的采光,但是总比墙塌了好吧,为防止出檐断裂也有三种办法,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再加一排柱子,这排柱子我们称之为擎檐柱,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做法,根据二里头宫殿遗址来看,每一组柱子都由三根细柱组成,后面的一根应当是正常的柱子,而前面并立的两根柱子就是擎檐柱。周代建筑基址,汉代明器,一直到北朝时期的壁画都反应了这种做法,不过似乎之后就没有人再用了,我们现在并没有看到这种做法的实物,毕竟这种做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第一它费木料,第二木头也是怕水的,把一排木柱放到一线去并不明智。

古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变迁


第二种做法就是用斜撑,也叫撑拱,这种方法最节约木料但是会对柱子产生一个横向的力,时间长了会使柱子变形,当然如果从里面也加一根斜撑的话就可以平衡这个力,类似的做法常见于汉代名器,但是之后不知怎么很少被使用。

古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变迁


第三种做法就是先放一块短一些的拱,在放一块长一些的,越来越长,最后达到所需的长度,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斗拱,这种做法确实不太经济,但是似乎可以间接具有吸收地震能量的作用,不过如果斗拱因吸收能量而造成损坏,更换起来也是相当麻烦的事,所以它和现代的阻尼装置还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古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变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