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 任你天堂 浅谈任天堂 Labo 之我见(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电子游戏技术越来越发达,游戏的画面越来越逼真,体验越来越刺激,却大多数停留在感官层次,往往忽视了和游戏者本人精神上的互动。玩家控制的是“游戏想让你控制的东西”,并非“玩家自己想控制的东西”。而“Labo”恰恰将着眼点重新拉回这一方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拿在手里的是什么,想成的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其他的厂商想尽办法让游戏越来越接近现实的时候,任天堂却告诉你,你的游戏就是你的现实。即便你已经上过天钻过地,你还是那个用橡皮碎做导弹,用画线条当激光的小鬼。
“我已经忘了自己童年想要的玩具是什么了,但是任天堂还记得。”
——By知乎网友老夫潘斯基
“M、P、D”
前不久,有一则关于Switch的趣闻感动了众多游戏玩家:日本的一位小朋友由于家庭拮据,很长时间来只能用纸板画出各种游戏机的面板,假装自己有游戏机玩。而父亲趁着儿子一次洗澡的机会,偷偷地将他的纸盒Switch换成了真机。获得意外礼物的小朋友惊喜万分,父亲虽然出了一笔血,但看到儿子的笑脸,努力工作的劲头也更足了。
虽然不知道“Labo”的最初构思是否和此趣闻有关,不过两个事件中都透露出一个共同的观点,即:创造自己的游戏。用官方宣传的标语来说,就是“Make”、“Play”、“Discover”。
“Make”的含义非常明显,要玩这套“Labo”设备,首先你要自己根据纸盒图案来制作成形。和已经被制作好的游戏成品不同的是,这次“Labo”的游戏的整个世界,都是由你自己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可以说游戏还没有开始,你就已经投入到了游戏中。相信各位都体会过手工课或制作模型的乐趣,那么这次的手工课做完后还能由你亲自控制它去活动,有动手爱好的玩家恐怕早就按捺不住了吧。
“Play”的意思对于各位玩家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次的“Play”恐怕要颠覆一直以来的固有含义了。大家都知道,玩游戏都是用手柄控制主机和荧幕的动作,但在这次的“Labo”中,主机变成了控制器,而手柄才是你要控制的对象。如此反常规的实现原理在于:将Joy-Con手柄插入到纸模的对应部位,组成名为“Toy-Con”的控制机构,利用手柄上的红外摄像头,以及纸模上特定位置附带的反光贴纸进行感光,通过感应纸模元件位置的改变模拟实体模型的动作,并将信号反馈给主机显示屏。将“玩游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玩“游戏机”。而Joy-Con的红外摄像头,才是使这个神奇脑洞实现的根本。
而“Discover”则是“Labo”的核心精神所在。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纸模的组装中,还有其背后的无限创新性。在 “Labo” 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你甚至还可以创造出与每个 Toy-Con 游玩的新方式。”只要玩家的脑洞够大,那么模板上的图案可以做到五花八门,官方没有想到的可以由玩家补足,从而使得玩家不自觉间便参与产品的创作活动。而材料的来源——纸板几乎可以说是零成本。只要有绘制好的图纸,玩家可以尽情地尝试创造和操作,不需要费心考虑强度和保存的问题,比起其他动辄成百上千的体感设备,任天堂可是为各位省了一大笔钱呢。
“大人和孩子都一起来玩吧”
“电子游戏”在国内的处境一直是比较微妙的地位。即使是游戏机已经正式合法引进的现在,依然有很大部分老一辈对其持排斥甚至敌视态度。国内的第一批玩家们已多半为人父母,在要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游戏的问题上也经常成为育儿经中的一句老生常谈,而一直秉持“全年龄众乐乐”的任天堂这次就想了一个好点子,用“Labo”即可提供一个亲子共乐的平台。我们想象一下,让孩子按照纸板的图案动手做出纸模,再由父母控制纸模做出各种动作,对于孩子来说会是多么新奇的体验。而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爱好也是一种有效促进亲子关系的方式,顺便或许还可以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来应付唠叨。以后再被长辈或另一半唠叨玩游戏的话,你倒是可以大大方方的来一句“我才没玩游戏,我们玩的是纸盒子”。
“我已经忘了自己童年想要的玩具是什么了,但是任天堂还记得。”
——By知乎网友老夫潘斯基
“M、P、D”
前不久,有一则关于Switch的趣闻感动了众多游戏玩家:日本的一位小朋友由于家庭拮据,很长时间来只能用纸板画出各种游戏机的面板,假装自己有游戏机玩。而父亲趁着儿子一次洗澡的机会,偷偷地将他的纸盒Switch换成了真机。获得意外礼物的小朋友惊喜万分,父亲虽然出了一笔血,但看到儿子的笑脸,努力工作的劲头也更足了。
虽然不知道“Labo”的最初构思是否和此趣闻有关,不过两个事件中都透露出一个共同的观点,即:创造自己的游戏。用官方宣传的标语来说,就是“Make”、“Play”、“Discover”。
“Make”的含义非常明显,要玩这套“Labo”设备,首先你要自己根据纸盒图案来制作成形。和已经被制作好的游戏成品不同的是,这次“Labo”的游戏的整个世界,都是由你自己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可以说游戏还没有开始,你就已经投入到了游戏中。相信各位都体会过手工课或制作模型的乐趣,那么这次的手工课做完后还能由你亲自控制它去活动,有动手爱好的玩家恐怕早就按捺不住了吧。
“Play”的意思对于各位玩家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次的“Play”恐怕要颠覆一直以来的固有含义了。大家都知道,玩游戏都是用手柄控制主机和荧幕的动作,但在这次的“Labo”中,主机变成了控制器,而手柄才是你要控制的对象。如此反常规的实现原理在于:将Joy-Con手柄插入到纸模的对应部位,组成名为“Toy-Con”的控制机构,利用手柄上的红外摄像头,以及纸模上特定位置附带的反光贴纸进行感光,通过感应纸模元件位置的改变模拟实体模型的动作,并将信号反馈给主机显示屏。将“玩游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玩“游戏机”。而Joy-Con的红外摄像头,才是使这个神奇脑洞实现的根本。
而“Discover”则是“Labo”的核心精神所在。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纸模的组装中,还有其背后的无限创新性。在 “Labo” 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你甚至还可以创造出与每个 Toy-Con 游玩的新方式。”只要玩家的脑洞够大,那么模板上的图案可以做到五花八门,官方没有想到的可以由玩家补足,从而使得玩家不自觉间便参与产品的创作活动。而材料的来源——纸板几乎可以说是零成本。只要有绘制好的图纸,玩家可以尽情地尝试创造和操作,不需要费心考虑强度和保存的问题,比起其他动辄成百上千的体感设备,任天堂可是为各位省了一大笔钱呢。
“大人和孩子都一起来玩吧”
“电子游戏”在国内的处境一直是比较微妙的地位。即使是游戏机已经正式合法引进的现在,依然有很大部分老一辈对其持排斥甚至敌视态度。国内的第一批玩家们已多半为人父母,在要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游戏的问题上也经常成为育儿经中的一句老生常谈,而一直秉持“全年龄众乐乐”的任天堂这次就想了一个好点子,用“Labo”即可提供一个亲子共乐的平台。我们想象一下,让孩子按照纸板的图案动手做出纸模,再由父母控制纸模做出各种动作,对于孩子来说会是多么新奇的体验。而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爱好也是一种有效促进亲子关系的方式,顺便或许还可以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来应付唠叨。以后再被长辈或另一半唠叨玩游戏的话,你倒是可以大大方方的来一句“我才没玩游戏,我们玩的是纸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