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军舰之日本海上自卫队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金刚级装备的奥托梅莱拉127mm/54倍口径紧凑型舰炮为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于1960年代后期设计的海军舰炮。意大利开发此型舰炮的时间与美国进行Mk 45舰炮开发相近。由于机械结构与炮身寿命的问题让美国在开发MK45的时候放弃了对空效能,主要以操作稳定度作为考量;然而意大利在设计此款舰炮时却强调了防空能力,因此在设计时便以超过MK42的每分40发射速作为标准,采用了奥托76mm速射炮类似的诸多全新设计,成功的让奥托梅莱拉127mm/54舰炮系统在轻量化以及高度自动化的前提下,依旧具备了高射速。为了提高射速并保证其续射性,该炮采用了液冷式炮管(将炮管壁内部并注入冷却液)。该火炮系统分成上甲板部与下甲板部,下甲板部为控制室与人力装弹区;装弹手以人力方式将底火与炮弹从弹药库取出,安置进下甲板的圆筒状弹夹,装弹人力最低需求2名,最大射速时需8名装填手运送弹药,扬弹机将安装好引信的炮弹运送至上甲板的火炮区块。
上甲板部为火炮区可全自动无人操作,主炮外炮塔内保留了3个弹药储藏区共66发的备射弹,炮弹发射后弹壳依照设计动线掉落至下甲板区由人力回收。日本取得此炮生产授权并在本国生产, 对水面目标的射程为16km,对空射程则为7km,射速达45发/分 。
金刚级装备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是美国现役舰艇所使用的垂直发射系统。它能够搭载多种不同类型的导弹,包括ESSM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标准”SM-2型中程防空导弹,“标准”SM-3型防空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以及战斧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也是1960年代起开发神盾战斗系统时的配套产物 ,发射系统在1976年通过测试量产;当时的计划只整合了标准导弹,但是美国海军认知到该系统的强大潜力,因此要求发射管开发需整合现役美军导弹的尺寸,因此MK 41有着多种长度款式。早期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保留有自装填的起重吊臂,不用时收入系统中,但是它会占用3个垂发单元。下图中的第三排左起3个连在一起的单元里就是被起重吊臂占据。金刚级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无论是发射管数目、配置方式等都与伯克级Flight1完全相同,不过并未配备具有对地攻击性的战斧巡航导弹。
金刚级装备的MK15型CIWR密集阵系统于1967年开始构想规划,1977年在美国海军武器测试舰比吉洛号(USS Bigelow)上测试。1978年开始量产,1980年正式服役。设计上可进行全自动防御,即给定目标的资料后,就可以完全靠内建的雷达搜索、追踪、目标威胁评估、锁定、开火。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安装容易,载台只需提供电力,不需与船舰上的作战侦测系统进行整合也能运作,安装的甲板位置也只要确保足够的结构强度,而不必在甲板上挖洞。但密集阵系统“单打独斗”的特性也是个缺点,和中国海军装备的730或1130CIWR系统相比,只能倚赖火炮自己的雷达进行接战,与舰上其他系统没有协同互助。即使舰载雷达已经精确捕捉并锁定目标,密集阵系统解除保险后仍然必需重新以自身的雷达进行空域搜索,不仅多浪费时间,也增加了漏失目标的可能性。
此外,受限于载台的限制,密集阵系统的雷达只能与机炮共用同一个回旋/俯仰角,无法独立执行广域搜索,因此系统开机后只能一次攻击一个目标。这个缺点在近年来已经借由和神盾战斗系统进行整合而获得不小的改善。
上甲板部为火炮区可全自动无人操作,主炮外炮塔内保留了3个弹药储藏区共66发的备射弹,炮弹发射后弹壳依照设计动线掉落至下甲板区由人力回收。日本取得此炮生产授权并在本国生产, 对水面目标的射程为16km,对空射程则为7km,射速达45发/分 。
金刚级装备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是美国现役舰艇所使用的垂直发射系统。它能够搭载多种不同类型的导弹,包括ESSM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标准”SM-2型中程防空导弹,“标准”SM-3型防空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以及战斧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也是1960年代起开发神盾战斗系统时的配套产物 ,发射系统在1976年通过测试量产;当时的计划只整合了标准导弹,但是美国海军认知到该系统的强大潜力,因此要求发射管开发需整合现役美军导弹的尺寸,因此MK 41有着多种长度款式。早期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保留有自装填的起重吊臂,不用时收入系统中,但是它会占用3个垂发单元。下图中的第三排左起3个连在一起的单元里就是被起重吊臂占据。金刚级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无论是发射管数目、配置方式等都与伯克级Flight1完全相同,不过并未配备具有对地攻击性的战斧巡航导弹。
金刚级装备的MK15型CIWR密集阵系统于1967年开始构想规划,1977年在美国海军武器测试舰比吉洛号(USS Bigelow)上测试。1978年开始量产,1980年正式服役。设计上可进行全自动防御,即给定目标的资料后,就可以完全靠内建的雷达搜索、追踪、目标威胁评估、锁定、开火。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安装容易,载台只需提供电力,不需与船舰上的作战侦测系统进行整合也能运作,安装的甲板位置也只要确保足够的结构强度,而不必在甲板上挖洞。但密集阵系统“单打独斗”的特性也是个缺点,和中国海军装备的730或1130CIWR系统相比,只能倚赖火炮自己的雷达进行接战,与舰上其他系统没有协同互助。即使舰载雷达已经精确捕捉并锁定目标,密集阵系统解除保险后仍然必需重新以自身的雷达进行空域搜索,不仅多浪费时间,也增加了漏失目标的可能性。
此外,受限于载台的限制,密集阵系统的雷达只能与机炮共用同一个回旋/俯仰角,无法独立执行广域搜索,因此系统开机后只能一次攻击一个目标。这个缺点在近年来已经借由和神盾战斗系统进行整合而获得不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