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孔子书院的私塾教育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四海孔子书院的私塾教育
本文核心词:这是几年前给杂志的撰稿,觉得也有借鉴意义,特分享出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两百多名师生齐唱《礼记•礼运大同篇》的声音,在礼堂上空回响,整齐有力的声调穿透鼓膜,直入心底。 这是位于北京西山脚下白家疃的四海孔子书院, 3月3日开学典礼现场。和一般学校不同,这里没有聚众后的喧闹嘈杂,师生们整齐排列,结束后依序退场。学生见到长者都微笑鞠躬行礼,古风浓郁。
校舍中式装修风格院落显得雅致,“尊德问学”木刻匾额高悬,孔子画像置于正堂显要处。各学园建筑以“和”“同”“静”等命名,班级名称则冠以同心、至诚、心悦、中和、安亲、和乐、谦和、同德、正心、诚敬、静心、养正、养志等。
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特意选择远离闹市的白家疃村几个精致院落作为校舍,把书院严严实实“藏”在山峦深处。僻居山林,冯哲希望将书院传统在这里沿袭。学习之余,孩子们也可尽情拥抱大自然。 到今天这所学校已经进行了八年特殊的办学探索。师生们每日早上5:30闻鸡起舞,先到习礼堂向夫子像行礼,向老师礼敬,然后读一篇诸葛亮诫子书或梁启超少 年中国说或古今读书法等,再依次进课堂。
课堂有考德、背书、礼仪、歌诗,也有耕读习劳等,晚上是复习、预习与心灵对话,9点熄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书院为孩子设计了十年规划:四年全时读经,三年经史合参,三年博闻广识。贯穿十年的主轴是经学,正本清源。
到目前,书院共有190多名学生,年龄在3岁到16岁之间,多数为周托;70多名老师,其中含一线教师50多名。 是什么吸引了诸位政界人士、教授学者、企业高管,把孩子送到书院?作为书院发起人和院长,原本出版出身的冯哲为什么要推广经典诵读,创办书院?在书院进行了哪些办学尝试?对书院的未来作何打算?《社会创业家》特别采访了冯哲。
弃畅销推经典
问:做孔子书院之前,您主要从事什么工作,是什么促使您将工作聚焦到传统文化和经典的推广中来?
应该说主要是个人兴趣。在之前我做出版, 90年代早期出版利润空间很大,但越来越感觉心灵层面的提升有限。应该说出版行业部份充斥着聪明、投机和一些不诚意的行为。 那么热闹的行业,自己感觉孤独,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大型图书订货会上,人潮涌动中,自己仰头对着天说,一定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渐渐地,自己从教材教辅等畅销书中脱离,集中做经典出版。当时身边的同行很不理解,多年后见到还有人觉得惋惜。
教学育人并重
问:是什么促使您发起成立孔子书院?
我们一直讲幼儿养性,国学经典的熏陶越早越好。然而98年至2006年在做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曾在一些学校碰到推广难题,当时我们想,与其苦口婆心去说服别人读经,不如自己办学推广读经。 主意打定后开始筹备,2006年我们在民政登记为非企业法人,在教委登记为“社会力量办学”。当时我们的理事会聚集了人大、北大、清华、中央教科所、中华书局等单位教授或学者,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国际儒联、孔子学会有兼职。
问:区别于传统幼儿园和小学,孔子书院的显著不同是什么?
总的来讲,我们以经学为核心,重视孝道、师道等修身教育,不仅仅照顾孩子,更注意价值观、情感的精神传递。教学一定和育人相关,比如进行形象化英文教学时,可能会通过分苹果这个游戏来学习,传递关照别人的理念。 课程设计上,以中外传统经典特别是中国传统经典为主。从3岁到13岁蒙学、四书、道德经、易经等经典的诵读贯穿始终,每天时间至少在2小时以上,不超过4小时。同时,各种合乎中国审美的音乐、书法、绘画等都会多给孩子,毕竟环境塑造心灵。
问:书院引导孩子读经有何讲究?
13岁甚至15岁之前,孩子们只是诵读,不求甚解。同时进行身体力行,比如行孝道和师道;再比如按照朱熹《小学》中提到的,从小就学习扫洒庭除。 可别小看儿时的诵读,长大了一定会形成反刍效应。这一点是中国教育后发优势的特色,我们注重的是童子功,三岁教的,他可能30岁乃至80岁都用得到。
问:在走访中发现,四海在督促儿童形成规矩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反过来,是否会担心过多的规矩约束孩子的天真?比如有个幼儿园园长曾提出,弟子规是古代人的行为规范,已经不适于当代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