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天宫号空间站 中国的空间站计划全解读(2)

2023-04-08 来源:文库网
基本构型
天宫号空间站的基本构型由一段核心舱和两段实验舱组成“T”字体,两段实验舱分别长期停靠在核心舱的左右两端,货运飞船以及载人飞船分别对接于核心舱前后两端。
核心舱:“天和号”核心舱,由长征五号乙从文昌发射。取名自天枢与太和,寓意天地人和。舱外设置一架大型机械臂,前端包括一段六接口的节点舱,同时充当空间站进出太空的主要气闸舱。
实验舱I:“问天号”实验舱,由长征五号乙从文昌发射,控制与实验应用舱,舱外设置一架小型机械臂。
实验舱II:“梦天号”实验舱,由长征五号乙从文昌发射,专用应用舱。
空间天文台:“巡天号”空间天文台。
货运飞船:“天舟号”货运飞船,由长征七号从文昌发射。无人货运飞船,用于补给空间站以及废物排除等任务。
载人飞船:“神舟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从酒泉发射。载人飞船,用于航天员的运输和应急返回等任务。
计划于2021年左右发射核心舱,2023年前完成实验舱II的对接组建。每组航天员驻扎6个月后与下一组航天员进行轮替,完成持续的空间常驻任务。乘员人数为2~3人,设计寿命在10年,规模达到80吨。

天宫号空间站 中国的空间站计划全解读


扩展构型
天宫号空间站的基本构型成功组建后,可根据需求,在核心舱的前端增建三舱组成空间站“十”字的扩展构型,三段扩展舱A、B、C处于核心舱的前端,组成小“T”字型。
扩展舱A后端与核心舱前端对接,扩展舱B和C与扩展舱A前端的左右处对接。载人飞船对接于扩展舱A的正前端。可依据需求增配第二艘载人飞船以备紧急返回使用,对接于核心舱前端下方。长期乘航天员人数提高到3~6人,最大规模可达180吨。

天宫号空间站 中国的空间站计划全解读


任务目标
进一步掌握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飞行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再生式生保和货运飞船补加等关键技术;验证天地往返运输飞船的性能和功能;进行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试验。
任务进度
“天宫一号”飞行器,2011年9月29日从酒泉由长二F发射,先后与无人的“神舟八号”以及载人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对接,成功完成了航天员的短期驻扎任务并且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2016年9月15日从酒泉由长二F发射,先后与载人的“神舟十一号”以及无人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对接,成功完成航天员中期驻扎任务及掌握空间补给技术。
“天宫号”空间站,预定于2021年~2022年组建。计划于2021年~2022年间,从文昌由长五乙依次发射“天和号”核心舱、“问天号”实验舱及“梦天号”实验舱三段空间舱,并在空间组合成“天宫号”空间站的基本型“T”字型,并与多艘“天舟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号”载人飞船对接,以完成常驻任务,每组航天员驻扎6个月后进行轮替。
此后还可能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增加三舱,构成空间站的扩展型——“十”字型。空间站基本型重约60吨,将拥有10年的设计寿命、两架机械臂(大型安置在“天和号”核心舱外、小型在“问天号”实验舱外)。

天宫号空间站 中国的空间站计划全解读


天宫号空间站 中国的空间站计划全解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