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2)

2023-02-24 来源:文库网
4、 蹴鞠:
“蹴鞠”是用脚踢足球。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繁荣。经常出现“球永远不会掉下来”、“球永远不会掉下来,球永远不会离开球,华庭观赏,万人敬仰”的场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当时的场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道,“十年蹴鞠将雏远,千里秋千习俗相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蹴鞠在强调“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逐渐从对抗性竞争演变为表演性竞争。清朝时期,关于蹴鞠活动的记载很少。
5、 放风筝:
在古代,孩子们经常放风筝.有些风筝上安装了竹笛,风一吹就能发出声音,就像风筝的声音一样。据说风筝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6、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秋千意味着用绳子移动。它的历史很古老。它最初被称为秋千。后来,为了避免禁忌,它被改为秋千。在古代,秋千大多是由树枝和树枝制成的,然后用丝带绑起来。后来,它逐渐发展成两根绳子和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能增强健康,还能培养勇敢精神,深受人们尤其是儿童的喜爱。
据记载,辽代风俗最重的清明节,从朝廷到普通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十分盛开.
7、 牵钩
“钩子”在古代被称为现代拔河运动。据说在春秋时期,楚国为了攻击吴国,用钩子这种运动来增强人们的体质。它主要是一根麻绳,两端分为许多小绳子,在比赛中,以旗帜为边界,在命令下,双方拉绳子,鼓,双方欢呼,非常活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