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
2023-02-24 来源:文库网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八节”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节日很长,有两种说法:10天前8天后和10天前10天后,这是近20天内的清明节。清明节最初是指春分后15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将4月5日定为国家假日清明节,也称为国家扫墓节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据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在流亡的路上,他又累又饿,站不起来了。随臣找了很久也找不到什么吃的。大家都很着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从大腿上切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腿割的时候,他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成为历史上的国君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奖励了陪伴他流亡的英雄,却忘记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公,劝他面对君主要求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求赏的人。他穿好衣服,悄悄地去绵山隐居。
晋文公听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经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路险,树木茂密,找两个人不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火遍绵山,却没有看到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经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痛哭。葬礼上,从树洞里发现了一本血书,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希望主公常清明。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纪念介子推。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他把老柳树给了“清明柳”,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 清明节习俗:
扫墓祭祖:在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祖早已是一种习俗。唐朝以后,寒食节逐渐衰落,因此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为不断的节俗传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黑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唐梨花映白杨树,生死离别。沙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来。"宋代诗人高菊卿也在《清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有许多墓地,清明节各不相同。纸灰飞成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睡墓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必喝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在当今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然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根除杂草,放上供品,在坟前祈祷,燃烧纸币和金锭,或者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
3、 据说清明节插柳植树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和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尝百草"神农;另一种说法是介子推死时抱的柳树后来复活了。晋文公给它起名叫清明柳,把柳树折成圈戴在头上。这个习俗后来传入民间。虽然典故的来源不同,但这些习俗仍然离不开人们春回大地的喜悦。
操作方法
1、 清明节的由来:据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在流亡的路上,他又累又饿,站不起来了。随臣找了很久也找不到什么吃的。大家都很着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从大腿上切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腿割的时候,他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成为历史上的国君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奖励了陪伴他流亡的英雄,却忘记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公,劝他面对君主要求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求赏的人。他穿好衣服,悄悄地去绵山隐居。
晋文公听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经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路险,树木茂密,找两个人不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火遍绵山,却没有看到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经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痛哭。葬礼上,从树洞里发现了一本血书,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希望主公常清明。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纪念介子推。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他把老柳树给了“清明柳”,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 清明节习俗:
扫墓祭祖:在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祖早已是一种习俗。唐朝以后,寒食节逐渐衰落,因此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为不断的节俗传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黑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唐梨花映白杨树,生死离别。沙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来。"宋代诗人高菊卿也在《清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有许多墓地,清明节各不相同。纸灰飞成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睡墓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必喝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在当今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然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根除杂草,放上供品,在坟前祈祷,燃烧纸币和金锭,或者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
3、 据说清明节插柳植树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和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尝百草"神农;另一种说法是介子推死时抱的柳树后来复活了。晋文公给它起名叫清明柳,把柳树折成圈戴在头上。这个习俗后来传入民间。虽然典故的来源不同,但这些习俗仍然离不开人们春回大地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