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婚姻的,是神话还是心理学技巧(3)
2024-01-06 来源:文库网
心理按钮理论的出发点,一来劝诫人不要去随便按碰配偶的按钮,二来鼓励人去省察自己容易被激怒的原因,提醒人不强求别人不来按我们的心理按钮,不能命令别人说:“你不许让我难受!”人要做的永远是改变自己,减少自己的心理按钮,要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负责。
这些话有道理,挺不错的是吧?但问题来了!人要改变自己,减少自己心里按钮的力量从何而来?可不是又回到要靠自己修心养性,走自救的道路了吗?如果基督徒也去跟世人一样去搞这套,不就是把基督和福音抛开,也是要靠自我来救赎吗?
在姐妹的见证里,丈夫打电话约女儿吃饭,爆发了吵架事件。其中一位辅导同事来劝导她说:“珊妮,我相信你不是故意打断他的讲话,但你知道老公身上的心理按钮是什么吗?”
她丈夫一听机会来了,马上义正言辞地表白:“我的心里按钮就是最讨厌不被人尊重!”
你发现没有?本来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按钮的,现在知道了,立刻就会抓住“我有这个心里按钮”来控诉对方的错,反而变成轻易发怒。最后你发现,操练的结果跟圣经所教导的“不轻易发怒,不求自己的益处”的真理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心理学家们并不是从造人的上帝的权威启示来思考人的问题和出路,以致他们层出不穷所提出的婚姻理论都是建立在 “人有行善能力”的这个自我能救赎的信念上。他们不相信人生来就有罪性,因此不相信人需要基督福音的救赎。所以基本上就会流于哲理和自救。
心理学对解决婚姻的思考就跟哲学家思考人生问题和出路一样,众说纷纭。事实上心理学从公元前322年开始,一直是隶属于哲学的范畴。
根据维基百科,直到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间心理实验室之后,心理学才从哲学领域独立出来。换句话说,心理学有长达2,200多年是属于哲学,成为独立研究的学科才不过138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