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柯立芝效应(2)

2024-01-06 来源:文库网
 
总统听到后,问农场主“每次公鸡都是为同一只母鸡服务吗?”
 
“不,”农场主回答道,“有许多只不同的母鸡。”
 
“请转告柯立芝太太,”总统回答道。
 
相关研究
 
最初用大白鼠进行的实验程序如下:把一只公鼠和4、5只处在发情期的母鼠一起放到一个封闭的盒子里。公鼠马上会和所有的母鼠开始交配直至最终精疲力竭。虽然母鼠会继续触碰和舌舔向公鼠求欢,但公鼠不会有响应。然而,如果新的母鼠放入了盒中,公鼠又会变得警醒,再次焕发能力与新的母鼠交配。这一现象并不局限于沟鼠(rattus norvegicus)。有人把这一现象归因于多巴胺水平的增加和随后它对边缘系统的作用。
 
人类男性在性交后会经历射精后的不应期(refractory period)。在射精后他们不能和同一个女性马上再次发生性行为,而需要时间来恢复全部的性功能。从普通的文献记载来看,有充分证据支持柯立芝效应,即如果能获得不同的女性,则射精后的不应期时间会缩短或者彻底消失。演化生物学家认为柯立芝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可能渴望和许多不同的女性发生性关系。

柯立芝效应


 
虽然柯立芝效应通常表现在雄性身上——也就是说,雄性在和新异的雌性在一起时会表现出重新焕发的兴奋——有研究者建立了一个模型来考察柯立芝效应在雌性身上是否会出现。他们的实验采用仓鼠而非大白鼠,结果发现在雌性也会表现出此效应,只不过程度不及雄性。
 
在2007年,有项研究关注同时存在的雌雄同体的物种的柯立芝效应,结果证实淡水蜗牛——静水椎实螺(lymnaea stagnalis)也会表现出柯立芝效应。另一种同时存在的雌雄同体的淡水蜗牛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 glabrata),则没有表现出对新异伙伴的特意于性的效应,因此这个物种并不存在柯立芝效应。
 
产生原因
 
人类大脑的边缘系统是情感、内驱力、冲动和下意识决策的中枢。在边缘系统内部存在着奖赏回路,多巴胺能激活此一回路从而驱使我们采取行动,比如进食、交配、与后代亲近和冒险等等,帮助我们生存或传递基因。所有令人成瘾的物质和活动都能增加多巴胺。这就是它们让人沉溺的原因。性高潮能让人上瘾吗?是的,在大脑扫描时发现性高潮和海洛因的成像类似。但是成瘾的物质和活动并不能带来持久的欢愉。一旦多巴胺成功地启动了行为,它就会下降,等待下一次机会来左右你的行为。

柯立芝效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