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七宗罪》人性为何如此残忍,又该如何救赎?(2)

2024-01-03 来源:文库网
(2)暴食的心理机制
暴食又叫饕餮。传说饕餮是长着一张大嘴的动物,见到什么东西都吃,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复杂的名字。饕餮本来是一种动物的名词,现在变成了一个形容词,比如“饕餮大餐”。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说,每个人小时候对母亲的感觉都是从口唇开始的,弗洛伊德称之为“口欲期”。
在荷兰有过一项研究,对1945年(“二战”的最后一年)出生的婴儿进行了长达二三十的追踪。结果发现,贪食症与肥胖症的发病率增加了,于是得出结论:婴儿在胎儿期就有记忆了,如果是食物匮乏的记忆的话,他们在潜意识中就会产生匮乏感,就会有“贪”的毛病。
贪的毛病表现在不同的方面:贪财、贪色、贪食。
有一个50岁的男性,他像青少年一样,手上永远都不能闲着,一定要拿着吃的东西。他喜欢做饭,妻子抱怨说他做饭的量远超食用量多倍,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说起成长史,他说,三四岁时他的妈妈去世了,父亲独自带着5个小孩子。父亲再婚后,后妈也带了几个孩子过来。他得到的母爱是不够的,而家里的食物也是不够的,所以,哪怕以后家里条件好了,他也要做很丰盛的菜。可是,家里人并不买账,因为他做的菜口味太重,很难吃。我们知道,过去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我们会就着腌制的咸菜等才能把饭咽下去。由此可见,他的行为还保留着当年的痕迹。
从动力学的角度看,吃跟对母爱的渴望有关。缺乏营养就是缺乏来自母亲的爱,这既是对食物的贪婪,也是对母爱的渴求。所以,这不仅是一种贪婪,更是母子关系的问题。
对于食物的另一个解释是:一个不断被喂养的男人(胖得无法走动),需要像个巨婴一样躺在床上,而母亲很享受孩子被喂养的巨婴状态。这种状态是有意义的,因为在一些疾病中,一个孩子得病(痴呆、脑炎等)不但是家庭的悲剧,还会造成一种奇特的母子关系。
举个例子,最近在英国,有一个小孩的脑袋出现了问题,医院决定用呼吸机把他养活,让他在植物人的状态下成长。但是,这个小孩的父母却把医院告上了法院,因为他们照顾孩子的负担太大了。在照顾关系中,我们会发现,有时候父母亲会陷入照顾的狂热中,因为这是一种控制的关系:你什么都要依赖我,所以你得听我的话。这也是为什么父母亲对生病的孩子的关注,往往多于健康的孩子。
另一个动力性的思考是,如果一个男孩子过于肥胖,他的睾丸就会被埋在腹腔里。睾丸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在腹腔里太热会杀死精子,这样就导致他失去了生育能力,处于阉割状态。他通过这种方式不允许自己成为一个男人。换句话说,一个肥胖的男性,待在母亲象征的子宫里,难以脱离母子关系,而同时,母亲也需要全能的控制感。

《七宗罪》人性为何如此残忍,又该如何救赎?


02、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贪婪
在电影中,第二个死亡的是为罪犯开脱的律师。他的血被淋到墙上,并涂到妻子照片的眼眶里。
贪婪,可以表现在食物上,也可以表现在金钱上。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有一个贪了很多钱的小处长。他把钱藏在家里,自己却不敢用,他说我没事就来这里看看这些钱,就像看到秋天的麦子熟了,内心有一种丰收的感觉。
事实上,贪婪的人不一定缺少什么。中国古代最有钱的陶朱公有三个儿子,老二在某次战役中被抓了,小儿子说要拿钱去赎人,老大争着去,最后陶朱公让老大去了。陶朱公明知老二的命保不住了,却没有阻止老大去救人,别人问陶朱公为何不阻止老大?他说,老三是在我有钱以后出生的,所以对物质不贪,他救人的话会不计代价;而老大是受穷长大的,内心比较匮乏,拿钱救人时会有所顾及。果不其然,老大拿钱买通官府后,在等待弟弟被放出的当晚得知明天正好有特赦,由于心疼钱,老大把钱要了回来,而对方退回钱后,当晚就处死了老二——反正特赦在明天,今晚处死并不犯法。
这个故事说的是早期决定论。精神分析说的就是决定论,过去决定现在与未来;而宗教是面向未来的,你受到惩罚了,如果一直向前看并对上帝保持信心,就能得到救赎。
据说,摩根斯坦利银行在考察高管时,除了看学历,更看其家产的殷实情况,以预测以后这个人会不会贪污。中国有句话叫“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但这个出发点是矛盾的。这是一个投射,女孩富养,长大后就不会用身体去换物质,可这并不适用于男孩。我们说,培养一个官员不易,中国的初级干部有几十万,培养到厅级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是穷养长大的,很容易被收卖受贿,这对国家是很大的损失。因此,男孩子也要富养,这不仅包括物质和玩乐的富养,更要多陪伴他们,给他们快乐,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贪婪反映了父母陪伴的缺失——孩子没有得到这样的感觉:“我是可以的,我是被欣赏的。”

《七宗罪》人性为何如此残忍,又该如何救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