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嫉俗是什么意思?(2)
2024-01-03 来源:文库网
为什么愤世嫉俗的年轻人成年后反而玩世不恭?
在生活中不难形成类似的经验:身边一些愤世嫉俗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数年后却变得玩世不恭起来。而那些年轻时不如他激愤的人群,却也不像他那样的游戏人生。虽然从心理学专业研究的角度,尚缺乏对这种经验的实证研究,但却能够对这种现象给予解释。
首先,“愤世嫉俗”作为一种社会态度,带有强烈的批评和不认同社会现实或现状的意蕴;愤世嫉俗的人通常对社会现实或现状感到不满、失望,进而持强烈的批评立场。态度的强烈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失望,以及批评、杯葛对个体很重要。我们很难设想一个不关心社会现实的人会愤世嫉俗。
当一个年轻人怀着对社会激愤的态度进入职场,他将更可能对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潜规则”而感到愤懑。但当他杯葛和批判的那些社会阴暗面事实上已经成为普适的通行“规则”,他自己也不得不妥协以及遵循这些“潜规则”时,相比于其他不那么激愤,或不难么关心社会问题的人来说,愤世嫉俗的年轻人更容易感受到态度和行为不一致带来的冲突和失调。
而根据社会心理学里的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预测,当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不一致时,他会感受到冲突和失调,因此,他必须解释或解决这种冲突。如果他能够合理地解释为什么行为和态度背道而驰,那么他就不必为此而感到纠结;而如果他不能合理地解释自己的行为,他就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的态度以适应行为。
在生活中不难形成类似的经验:身边一些愤世嫉俗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数年后却变得玩世不恭起来。而那些年轻时不如他激愤的人群,却也不像他那样的游戏人生。虽然从心理学专业研究的角度,尚缺乏对这种经验的实证研究,但却能够对这种现象给予解释。
首先,“愤世嫉俗”作为一种社会态度,带有强烈的批评和不认同社会现实或现状的意蕴;愤世嫉俗的人通常对社会现实或现状感到不满、失望,进而持强烈的批评立场。态度的强烈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失望,以及批评、杯葛对个体很重要。我们很难设想一个不关心社会现实的人会愤世嫉俗。
当一个年轻人怀着对社会激愤的态度进入职场,他将更可能对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潜规则”而感到愤懑。但当他杯葛和批判的那些社会阴暗面事实上已经成为普适的通行“规则”,他自己也不得不妥协以及遵循这些“潜规则”时,相比于其他不那么激愤,或不难么关心社会问题的人来说,愤世嫉俗的年轻人更容易感受到态度和行为不一致带来的冲突和失调。
而根据社会心理学里的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预测,当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不一致时,他会感受到冲突和失调,因此,他必须解释或解决这种冲突。如果他能够合理地解释为什么行为和态度背道而驰,那么他就不必为此而感到纠结;而如果他不能合理地解释自己的行为,他就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的态度以适应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