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人(三级片)电影已死(2)
2023-12-31 来源:文库网
- 片中采访的部分三级片从业者 -
因为时间很紧,只有4、5天的拍摄周期,资金也很少,当时我在香港一个人也不认识。后来我通过之前认识的电影节的人、香港的报社、记者等联系到了影片中的几个主要嘉宾,有演员何超仪、甘国亮,导演陈翊恒、陈志强,电影人Mike Hostench, Bey Logan等等。
因为档期问题,很遗憾没有采访到演员任达华和《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的导演邱礼涛,他们是香港三级片历史中很重要的人物。
纪录片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三级片,讲述了香港分级制度的由来、发展,着重讨论了1997年之前的香港三级片。
香港的电影分级制度
香港电影分类其实有三个大级别,其中二级中有两个子分类。
I级,有适合每个人的类别;
II A, II B,需在父母的指导下观看;
III级,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级片。少儿不宜,仅限18岁以上才能观看的。
这种分级制度只适用于香港,不仅港产片会被评级,所有引进到香港上映的其他电影都会被评级。三级片的概念就来源于香港电影分级制度,于1988年正式推行,将18岁以上才能观看的少儿不宜电影称为三级片,其中暴力血腥也是三级片主要元素。
三级片就是色情片,这是人们对三级片最常见的误解。
三级片并不只是单纯含有暴力色情元素的低成本影片,它有很多深意存在,包括有关香港身份的讨论。虽然有些故事低俗,但却很好地反应了香港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
剥削电影和三级片是两回事,全世界都有不同题材的剥削电影,香港三级片是一个很有趣的典型代表。
剥削电影通常利用禁忌话题,如性、暴力,或是种族等刻板印象。这点和三级片有相似性,比如美国70年代,针对黑人观众品味拍摄的黑人剥削电影(blaxploitation film),利用黑人去诱惑女性、杀掉坏人。
邵氏影业与风月片
香港剥削电影的起源要追溯到50年代末,1958年邵氏兄弟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当时制作了很多让人费解难懂的影片,大多为恐怖片和人们所说的古装情色电影——风月片。
邵氏风月片题材多为满清后宫和“金瓶梅”题材,用幽默的夸张手法拍成电影,突出强调中间的情色场景,吸引观众,也捧出了一代风月片名导李翰祥。
- 李翰祥(左)与邓丽君(右) -
1974年《金瓶双艳》制作完毕,李翰祥版本《金瓶双艳》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忠实于原着《金瓶梅》的电影。很多人都将此片视为香港风月片的开山之作。
恐怖片题材例如1976年的《油鬼子》,讲了马来文化中一种会巫术的“油鬼仔”杀人无数,无恶不作。
1975年桂治洪导演的《蛇杀手》,片中群蛇肆意狂咬杀人,血腥暴力。
《蛇杀手》主演甘国亮在采访中讲述拍摄的幕后故事:试镜这部片的时候本来有邵氏兄弟推荐的其他几个人选,但当被告知演对手戏的是一个眼镜蛇的时候,其他人都逃走了,他是唯一做到把眼镜蛇缠绕在脖子上和眼镜蛇对视、对话的演员。
当年因为没有任何特效,所有场面都是真实场景,演戏时剧毒的眼镜蛇就在他眼前吐舌头。整个电影的最后一场戏需要主角掉进一个满是毒蛇的箱子里,甘国亮告诉自己如果他做不到这一幕,整个电影都白演了。他眼睛一闭就跳进去了,那一跳反而砸死了好几条蛇,最终成功完成了《蛇杀手》的出演。
何志强表示邵氏影业的创始人之一邵逸夫让这些电影成功过审。这些极野极度疯狂的电影,为后期香港剥削电影奠定了基础,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香港三级电影。
1988年香港三级片制度确立
真正促使香港实施电影分级制度,其实是因为一部大陆制作的电影《黑太阳731》。1988年,《黑太阳731》要在香港发行,影片揭露日军侵华时期对中国人实施的人体试验,惨绝人寰。这促使香港正式实施电影分级制度。
因此《黑太阳731》也变成了香港实施分级制度后的第一部三级片。
《黑太阳731》续集《杀人工厂》的导演何志强在纪录片的访谈中说,拍摄时他带领剧组去到长春的某军事基地,拍摄了切割真人尸体做人体实验的全过程,他当时作为摄影师掌机,现在回忆起拍摄现场都觉得毛骨悚然。
因为时间很紧,只有4、5天的拍摄周期,资金也很少,当时我在香港一个人也不认识。后来我通过之前认识的电影节的人、香港的报社、记者等联系到了影片中的几个主要嘉宾,有演员何超仪、甘国亮,导演陈翊恒、陈志强,电影人Mike Hostench, Bey Logan等等。
因为档期问题,很遗憾没有采访到演员任达华和《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的导演邱礼涛,他们是香港三级片历史中很重要的人物。
纪录片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三级片,讲述了香港分级制度的由来、发展,着重讨论了1997年之前的香港三级片。
香港的电影分级制度
香港电影分类其实有三个大级别,其中二级中有两个子分类。
I级,有适合每个人的类别;
II A, II B,需在父母的指导下观看;
III级,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级片。少儿不宜,仅限18岁以上才能观看的。
这种分级制度只适用于香港,不仅港产片会被评级,所有引进到香港上映的其他电影都会被评级。三级片的概念就来源于香港电影分级制度,于1988年正式推行,将18岁以上才能观看的少儿不宜电影称为三级片,其中暴力血腥也是三级片主要元素。
三级片就是色情片,这是人们对三级片最常见的误解。
三级片并不只是单纯含有暴力色情元素的低成本影片,它有很多深意存在,包括有关香港身份的讨论。虽然有些故事低俗,但却很好地反应了香港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
剥削电影和三级片是两回事,全世界都有不同题材的剥削电影,香港三级片是一个很有趣的典型代表。
剥削电影通常利用禁忌话题,如性、暴力,或是种族等刻板印象。这点和三级片有相似性,比如美国70年代,针对黑人观众品味拍摄的黑人剥削电影(blaxploitation film),利用黑人去诱惑女性、杀掉坏人。
邵氏影业与风月片
香港剥削电影的起源要追溯到50年代末,1958年邵氏兄弟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当时制作了很多让人费解难懂的影片,大多为恐怖片和人们所说的古装情色电影——风月片。
邵氏风月片题材多为满清后宫和“金瓶梅”题材,用幽默的夸张手法拍成电影,突出强调中间的情色场景,吸引观众,也捧出了一代风月片名导李翰祥。
- 李翰祥(左)与邓丽君(右) -
1974年《金瓶双艳》制作完毕,李翰祥版本《金瓶双艳》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忠实于原着《金瓶梅》的电影。很多人都将此片视为香港风月片的开山之作。
恐怖片题材例如1976年的《油鬼子》,讲了马来文化中一种会巫术的“油鬼仔”杀人无数,无恶不作。
1975年桂治洪导演的《蛇杀手》,片中群蛇肆意狂咬杀人,血腥暴力。
《蛇杀手》主演甘国亮在采访中讲述拍摄的幕后故事:试镜这部片的时候本来有邵氏兄弟推荐的其他几个人选,但当被告知演对手戏的是一个眼镜蛇的时候,其他人都逃走了,他是唯一做到把眼镜蛇缠绕在脖子上和眼镜蛇对视、对话的演员。
当年因为没有任何特效,所有场面都是真实场景,演戏时剧毒的眼镜蛇就在他眼前吐舌头。整个电影的最后一场戏需要主角掉进一个满是毒蛇的箱子里,甘国亮告诉自己如果他做不到这一幕,整个电影都白演了。他眼睛一闭就跳进去了,那一跳反而砸死了好几条蛇,最终成功完成了《蛇杀手》的出演。
何志强表示邵氏影业的创始人之一邵逸夫让这些电影成功过审。这些极野极度疯狂的电影,为后期香港剥削电影奠定了基础,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香港三级电影。
1988年香港三级片制度确立
真正促使香港实施电影分级制度,其实是因为一部大陆制作的电影《黑太阳731》。1988年,《黑太阳731》要在香港发行,影片揭露日军侵华时期对中国人实施的人体试验,惨绝人寰。这促使香港正式实施电影分级制度。
因此《黑太阳731》也变成了香港实施分级制度后的第一部三级片。
《黑太阳731》续集《杀人工厂》的导演何志强在纪录片的访谈中说,拍摄时他带领剧组去到长春的某军事基地,拍摄了切割真人尸体做人体实验的全过程,他当时作为摄影师掌机,现在回忆起拍摄现场都觉得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