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被艾滋病毁掉的大学生:陕西通报大学生感染情(2)

2023-12-31 来源:文库网
感染经历:通过VCT门诊自愿咨询检测发现HIV抗体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患者曾在同性恋网站上看过有关男男同性恋的事,自己通过社交软件多次与他人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
案例9:
某女,研究生,24岁。
感染经历:在医院就诊时检测发现HIV抗体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大学期间曾交过2个男友,曾怀疑其中一位男友有吸毒经历,并与其发生了无保护性性行为。
案例10:
某女,博士生,27岁。
感染经历:献血时检测发现HIV抗体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曾通过社交软件与他人发生过无保护性性行为。
北京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2010年-2015年海淀区艾滋病病例疫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始疫情增长放缓;2017年开始下降。
疾控中心在防病过程中,做了大量防控艾滋病知识的宣传,知晓率在逐年提升,并为患者提供咨询、检测、转介治疗等服务。
家庭教育缺位,学生艾滋防治的第一道堤坝失守
伴随手机的高度普及,以及网络社交媒体的发达,手机摇一摇,微信聊一聊,一次轻率而“方便”的性行为,暗藏感染HIV的巨大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研究员韩孟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两年每年有3000多例的学生感染。
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再一次成为热点话题。
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专家吴尊友分析,大学生男男同性传播感染者上升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两个:
一是早期对这部分人群不够重视,监测不到感染情况;
二是大学生刚从高中学业压力释放出来,对男男同性性行为感到新鲜,就想“尝试一下”,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
甘肃省传染病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王建云说,近几年,在此救治的18—24岁的年轻人占比悄然走高。
每看到门诊上青涩、稚嫩的脸庞,王建云主任心里就很难过,
“互联网普及,使得人与人之间交往变得更加便捷、隐蔽。
由于处于性活跃期,加之受到外界的影响,学生群体容易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一些年轻人的身体健康就这样被好奇心断送。”
中国青年网对全国160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参与调查的1606名大学生中,89.23%的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
其次是学校教育、校园宣教活动等,各有68.06%、62.33%学生选择。
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比较多元,但网络是最主要的渠道。
另外可以发现,家庭教育严重缺位,仅占21.92%,也是诸多渠道中比例最少的!!作为家长,真的那么放心自己上学的孩子吗?
郑重呼吁:为了孩子,请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建起艾滋防治的第一道堤坝!
关于艾滋病,大学生希望了解哪些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85.74%的大学生希望“了解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其次想了解“艾滋病感染者生存现状与艾滋病有关的事件”、“相关艾滋病知识介绍”和“最新艾滋病相关新闻报道”,各有70.86%、63.2%、58.16%学生选择。
发生高危性行为或被艾滋病人侵犯后,可在72小时内自救!请把这个方法转给所有人!
艾滋病是有阻断药的!
被艾滋病人侵犯后,2小时内及时进行预防性用药的效果最佳,阻断成功率在99%以上。
随后成功率会开始逐渐下降,但72小时内仍有较高的成功率,被称为黄金72小时。
曾有媒体报道,一大学生在泰国清迈旅行的最后一天,准备体验当地特色泰式按摩,着名的女子监狱按摩店当天预约人满,就去了一家私人按摩店,结果不幸遭到流动按摩师(人妖,实为男性)的迷奸。
回酒店洗了很久的澡,逐渐清醒后反应过来,自己有被感染HIV的可能,立马在网上寻求了老师的帮助。
事发8小时后前往当地私立医院购买了一个月的阻断药物及时服用,成功阻断。
如果发生了高危性行为,需要的就是暴露后阻断。
比如,“男同”之间无套性交,或者拥有多个性伴侣且无套性行为,就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高度危险性,如果及时按照疗程服用艾滋病阻断药物,可以有效防止感染艾滋病。
哪些人需要服用阻断药物
有明确暴露史的人群才有必要服用。
因为阻断药物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不能随便乱吃,有明确暴露史的人群才有必要接受阻断药物治疗。
具体情况包括三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