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嘉落帽的典故表达的什么意思(详细聊聊孟嘉落帽)(3)
2023-05-16 来源:文库网
当被人嘲笑时,孟嘉还能从容应对,靠的是他为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立场。如他十分重视曾经的上下级关系,孟嘉曾为刺史谢永之别驾,当谢丧亡后,他赶去奔丧,虽然在汉晋之时,下属对上司吊丧送葬应为当务之急,但他知道主次轻重。
当名士许询半途邀请孟嘉时,孟嘉云:“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后来孟嘉在完成谢永丧葬事宜后,到许询处连住两晚,“雅相知得,有若旧交”,首次相会俩人便如同旧交。
又如孟嘉在为权臣桓温做事时,桓温曾经和缓地对孟嘉说:“人不能没有权势,这样我才能驾驭您。”企图用官职来掌控他,但孟嘉不畏权贵,并不为桓温所用,且在关键时刻不卑不亢。于是,就有在“孟嘉落帽”典故中,面对桓温的嘲讽他能从容应对,用淡泊沉静、富有度量,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不朽佳名。
《重阳奇妙游》中的桓温
后来,孟嘉奉命出使京城,被朝廷任命为尚书删定郎,但他没有接受任命。晋穆帝司马耽闻其名,要在东堂亲自召见孟嘉,孟嘉却以脚疾为借口推辞不去,说自己不能做拜见的礼节。皇帝还是下诏命人将他扶入东堂,允许他免除各种礼节相见。这充分说明皇帝都认可孟嘉的良好人品。
四.为酒所累而早逝,声名远扬传后世
孟嘉的一生不仅入朝为官时,尽职尽力,保持自己的做人原则,获得皇帝及同仁们的好评;当他以高洁的情操隐居柴门之时,同样美名远扬、有口皆碑。这真是孟嘉隐则隐,仕则仕,都声名远扬,威名远播。
孟嘉因不为桓温所用,只能借酒浇愁,虽然幸以全身,但身体最终为酒所累而早逝(53岁),极其可惜。他的生平主要见载《晋书·桓温传》附传及陶渊明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孟嘉外孙陶渊明
其中《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是陶渊明为自己已故的外祖父孟嘉所作的一篇传记。这篇文章约作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因母亲孟氏卒于此年,年后陶渊明在居忧期间所写。陶渊明怀着思母的急切之心,饱含对外祖父崇尚之意,写下了这篇充满清高傲世之情、自然风流之趣的孟嘉传记。
当名士许询半途邀请孟嘉时,孟嘉云:“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后来孟嘉在完成谢永丧葬事宜后,到许询处连住两晚,“雅相知得,有若旧交”,首次相会俩人便如同旧交。
又如孟嘉在为权臣桓温做事时,桓温曾经和缓地对孟嘉说:“人不能没有权势,这样我才能驾驭您。”企图用官职来掌控他,但孟嘉不畏权贵,并不为桓温所用,且在关键时刻不卑不亢。于是,就有在“孟嘉落帽”典故中,面对桓温的嘲讽他能从容应对,用淡泊沉静、富有度量,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不朽佳名。
《重阳奇妙游》中的桓温
后来,孟嘉奉命出使京城,被朝廷任命为尚书删定郎,但他没有接受任命。晋穆帝司马耽闻其名,要在东堂亲自召见孟嘉,孟嘉却以脚疾为借口推辞不去,说自己不能做拜见的礼节。皇帝还是下诏命人将他扶入东堂,允许他免除各种礼节相见。这充分说明皇帝都认可孟嘉的良好人品。
四.为酒所累而早逝,声名远扬传后世
孟嘉的一生不仅入朝为官时,尽职尽力,保持自己的做人原则,获得皇帝及同仁们的好评;当他以高洁的情操隐居柴门之时,同样美名远扬、有口皆碑。这真是孟嘉隐则隐,仕则仕,都声名远扬,威名远播。
孟嘉因不为桓温所用,只能借酒浇愁,虽然幸以全身,但身体最终为酒所累而早逝(53岁),极其可惜。他的生平主要见载《晋书·桓温传》附传及陶渊明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孟嘉外孙陶渊明
其中《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是陶渊明为自己已故的外祖父孟嘉所作的一篇传记。这篇文章约作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因母亲孟氏卒于此年,年后陶渊明在居忧期间所写。陶渊明怀着思母的急切之心,饱含对外祖父崇尚之意,写下了这篇充满清高傲世之情、自然风流之趣的孟嘉传记。